新妈妈调理须知 – 产后小知识


01 孕妇

     坐月子是华人自古以来的一项传统,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称之为“月内”,是产后必须的仪式,由于时间大约长达一个月,因此才被称为“坐月子”。 

     坐月子时产妇需要特别的护理,调养得好能帮助恢复身体,预防妇科病,否则可能会落下病根。那么,产后需要慎用哪些中药?缺乳了怎么吃?下面一起跟着牛国强、蒲昭和老师来看看吧。

 

产后应慎用哪些中药?

 

         有些年轻妈妈在产后喜欢选用中药调理身体,认为中药无副作用,也不影响母乳喂养。其实,分娩后,新妈妈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特殊阶段,随意服用中药,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那么,哪些中药在产后或母乳期应当慎用呢?蒲昭和老师告诉我们以下这些……

 

◎人参 

 

        中医有“产后多虚”之说,过去常用人参进补。不过,当今孕妈妈营养过盛的多,产后并非一定“致虚”,如滥用人参,很易酿成不良后果。原因是人参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人参皂甙,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血管会产生较强的兴奋作用,服用后有可能引起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症。产妇在刚经历了紧张、焦虑的分娩过程后,马上服人参,结果反而不能很好地休息,进而影响产后的恢复。另外,分娩后生殖器官血管多有损伤,甚至出血,马上服用人参,补气太过,易加重出血。

 

◎祛血、破血药

 

         “产后多瘀”,一般可适当养血、活血。生完孩子的头1个星期之内,产妇可适当选用当归、益母草、桑椹、阿胶、红糖等较柔和的活血药,有助于排出产后宫腔内的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但是,不可使用红花、丹参、牛膝、三棱、莪术、乳香等破血较强的中药,这样既会影响受损血管的愈合,还可能加重出血,甚至引发大出血。产后还可选用“生化汤”调理,但服药也别超过2周,否则可使新生子宫内膜不稳定,使出血淋沥不断。

 

◎温燥中药

 

        “产后多寒”,适当服些温性中药,有助健脾暖胃、驱散风寒。但切莫使用过于温辛燥热的附子、肉苁蓉、肉桂、干姜、半夏等。温燥中药易生内热,让新妈妈上火,还会引起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痔疮等症。也要少吃大蒜、辣椒、胡椒、茴香、韭菜等辛辣温燥食物或调香料,否则母体内热会通过乳汁影响到婴儿,使婴儿内热加重。温燥之品还会导致身体出汗增加,耗损体能,影响新妈妈康复。

 

       此外,产后当禁用的中药还有:清热寒凉的黄芩、黄连、栀子、黄柏、牛黄等;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等;理气药枳壳、厚朴、莱菔等。滥用这类中药,既易伐伤正气,延长康复时间,还可能导致出血等不良后果。

 00 药膳-000

产后缺乳怎么吃?

 

        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缺乳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中医认为本病由产后体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受阻所致。产后缺乳,除采用部分药物外,一些食疗药膳也有效好的效果。下面牛国强老师来介绍几方,供选用。

 

◎黄花菜瘦肉粥

 

         【原料】干黄花菜15g(鲜品50g),猪瘦肉50g,粳米75g,精盐、葱末、姜末、料酒各适量,食用油25g。

 

         【制作】将干黄花菜用开水浸泡软(鲜品则要入沸水中焯出),洗净,切成碎末,猪瘦肉洗净,切成丝,再切成碎末;粳米淘洗净。炒锅上火,入底油烧热,投入葱末、姜末炸香,下入肉末,烹入料酒炒散,掺入适量开水,烧沸,倒入砂锅中,放入金针末、粳米,上小火煮成粥,加入精盐调味即成。每日1次,温热食用。

 

          【功效】生津止渴,利尿通乳。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症。

 

◎莴笋子糯米粥

 

       【原料】莴笋子15g,糯米75g,生甘草5g,精盐适量

 

       【制作】将莴笋子捣碎,同甘草放入适量水锅中上火,小火煎汁,去渣,加入糯米煮成粥,加入精盐调味则可。每日3次,3~5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脾胃,通乳汁。适用于妇女产后体虚乳少或乳汁不通。

 

◎木瓜鱼尾汤

 

        【原料】木瓜1个,鲩鱼尾1条,花生仁100g,葱片、姜片、精盐各适量。

 

        【制作】把木瓜去皮、核,洗净,切片;鲩鱼尾治净;花生仁洗净。净锅上火,入底油烧热,放入葱片、姜片,鱼尾略煎,掺入适量清水(或猪骨汤),放入木瓜、花生仁,中火煮约1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健胃润肠,助消化。哺乳妇女饮此汤有催乳的作用,且利尿通便,去湿强筋骨。

 

◎红薯粥

 

        【原料】红薯200g,粳米75g。

 

        【制作】把红薯削去皮,洗净,切绿豆大小的丁;粳米淘洗净,锅入适量水上火,烧沸后放入粳米、红薯丁,小火煮成粥即成。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通乳,润肠通便。适用于脾胃虚弱,产后乳汁不通,便秘,大便带血,湿热黄疸等症食用。

 

◎茴香粥

 

        【原料】小茴香10g,粳米75g。

 

        【制作】把小茴香入适量水锅中上火,煎汤去渣,放入淘洗净的粳米煮成粥。也可将小茴香焙炒后研为细末,加入煮好的粥中。每日2次,趁热服,3~5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开胃,通乳。适用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气,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以及乳汁缺少等。

 

        【说明】一切实热病症,及阴虚火旺的患者,不宜选用。

 

◎鲢鱼小米粥

 

        【原料】鲜鲢鱼1条(约750g),丝瓜仁10g,粳米75g,葱末、姜末、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鲢鱼刮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两面剞花刀,入适量水锅中上火,放入姜末、葱末,炖15分钟,放入丝瓜仁、粳米,移小火煮成粥即成。空腹吃鱼喝粥。

 

        【功效】通经下乳,治产后乳少等。

 

◎黑芝麻大米糊

 

       【原料】黑芝麻150g,大米100g,猪蹄汤1500g,冰糖200g。

 

        【制作】将大米淘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沥干;黑芝麻入锅中焙炒香,与米混合,加水磨碎,用布袋滤出细浆。猪蹄汤中加入冰糖入锅中煮溶化,再将细浆慢慢倒入,并不断地搅拌,煮成稀糊状即可。随意食用。

 

        【功效】健脾补虚,通乳。适用于妇女产后乳汁不足症。

 

◎鲤鱼猪蹄汤

 

        【原料】鲜鲤鱼1条(约重650g),猪蹄1只,通草3g。

 

         【制作】将鲤鱼治净,改刀成块;猪蹄去净残毛,洗净,顺骨缝劈开,斩小块,同鱼块入适量水锅中上火,放入通草,炖至蹄肉熟烂,食用即成。

 

        【功效】补虚,消炎,通乳。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少乳。

 

|作者介绍|

蒲昭和,副研究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情报室工作。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选为“四川省10佳科普作家”。

 

来源:中国医药报(2015-1-16第002版)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