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明珠


00 薏苡明珠

       薏苡是补身药用佳品。薏米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种仁和根又能入药治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气,补肺清热,祛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今天温长路老师将谈古论今说说薏苡的功效,随后喻耀华老师将介绍几款薏苡仁药膳。

            成语“薏苡明珠”源出《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方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援生前喜食薏苡,这本是平常之事,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平常之事在他死后却造出如此大的一场风波来,差点弄得他家破人亡。把发现当罪过、把草药当珠宝,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后世不少作品中皆以此为惊、为叹、为奇、为鉴,演变出“薏苡明珠”、“明珠薏苡”、“薏苡冤”、“薏苡谤”、“薏苡谗”、“遭薏苡”、“薏苡之嫌”等多种说法,并广为引用:“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朱彝尊)、“明珠薏苡无人辨,行李归来莫厌穷”(贝琼)、“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胡曾)、“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陈子昂)、“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坡”(白居易)、“巧语屡曾遭薏苡,瘦辞聊复托芎”(苏东坡)。在文人们的炒作下,普通的薏苡真的成了药中的明珠了!

         (编者注:汉马援从南方运来的薏米在其死后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结果让自己和妻儿等蒙冤。后遂以“薏苡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故意颠倒黑白,糊弄是非。)

 

           文人中也有受薏苡之益者,辛稼轩就是其中之一。据张师正《倦游录》载:辛稼轩曾忽患疝疾,形大如杯、重坠疼痛。有一道长教他一法,即以薏苡与黄土共炒,然后水煮为膏服之。果然效果不凡,只服用了几次,疝核就消了。他又把此法传给患有此病的程沙,亦有同样的效果。

 

           薏苡入药的历史很长,《神农本草经》中已把它列为养心的上品。它有许多别名,如解蠡、起实、感米、菩提子、必提珠、益米、裕米、苡米、苡仁、六谷米、药王米、药玉米、回回米、沟子米、催生子、蓼茶子等30余个,内容涉及其植物形态、生长环境、功能用途等方方面面,还多少带点宗教和神秘的色彩。它适应性强,除大东北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可种植,每年4月播种,7~9月开花,9~10月结果。果实成熟后,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用文火炒至微黄,或与麸皮同炒后就可入药了。其气微,味甘淡,以粒大、饱满、色正、形体完整者为佳。

 

           《本草纲目》认为:“薏苡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可作粥饭及磨面食,亦可用米酿酒;一种圆而壳厚坚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也。其根并白色,大如匙柄,纠结而味甘也。”

 

           薏苡的主要功能是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对泄泻、湿痹、转筋、水肿、脚气、肺痿、肺痈、淋浊、白带等有确切治疗作用李时珍认为,它乃“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按古方小续命汤注云:中风筋急拘挛,语迟、脉弦者,加薏苡仁,亦扶脾抑肝之义”。

 

          《本草经疏》认为,它“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药品化义》认为,它“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本草新编》认为,它“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胜在下身者,最宜用之”。也有医家在肯定其效能的同时,指出它的局限性,如《本草述》说,它虽“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本经疏正》说,它与白术不可同用,“既用此即不用彼者,无他,术性急,薏苡性缓,合而用之,恐其用速则嫌于缓,应迟又伤于燥也”。

 

            古方中用薏苡者甚众,有名的如张仲景创制成的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是治疗风湿病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是治疗腹痛的,收入其著作《金匮要略》之中。李时珍创制的薏苡仁粥,是治疗筋脉拘挛的;薏苡仁酒,是强筋骨、健脾胃的,收入其《本草纲目》之中。它如《千金方》用它治肠痈、《广济方》用它治痿痹、《独行方》用它治水肿喘急、《范汪方》用它治肺痈咳唾、《梅师集验方》用它治肺痿、《杨氏集验方》用它治热淋的等,未能尽述,古医籍中均有验案可考。

 

           现代研究得知,薏苡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16.2%)、脂肪(含4.65%)、碳水化合物(含79.17%)和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1、薏苡素、薏苡脂、三萜化合物等,证明其作为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是有可靠理论根据和物种基础的。动物试验证实,它具有减少肌肉挛缩、减轻疲劳、降低血糖、扩张血管、镇痛、镇静、解热等多种作用,且对癌细胞有阻止成长及伤害作用,与祖国医学的传统认识基本吻合。现代临床有用以它为主药,治疗肺水肿、胃溃疡、糖尿病、前列腺炎、肋膜炎、扁平疣等的,也均有比较好疗效。

 

           薏苡的叶片和根亦入药使用,薏苡叶作茶饮用,以暖胃、益气血;薏苡根清热、利湿、健脾、杀虫,以治黄疸、水肿、淋病、疝气、经闭、带下、虫积腹痛等民间有用它治疗牙痛、肾炎、夜盲、关节炎、小儿肺炎、胆道蛔虫的,也与其药理作用不悖。

 

           薏苡虽有良好的药疗、食疗作用,且有“菩提珠”、“胶念珠”、“珠珠米”、“薏珠子”之称,毕竟是“草珠子”,与价值连城的“明珠文犀”相比,截然二物,岂能相混又岂可相混!马援深谐其药性及生长环境,不仅坚持用它“轻身省欲,以胜瘴气”,还把南方的优良品种引种到北方种植,虽受了点冤枉,却为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贡献,其功大矣!

 01 薏米

     薏苡仁药膳众多,喻耀华老师将在下面介绍几种供食用: 

 

1、白菜薏米粥 

          小白菜500g、薏苡仁60g。先将薏苡仁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净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食时不加盐或少加盐,每日2次。能健脾利水,用于治疗水湿困脾,全身浮肿,四肢疲倦,胃纳不佳,小便短少等症。

 

2、薏米绿豆炖大肠  

         薏米30g、绿豆50g、猪大肠250g。将大肠洗净,绿豆、薏米用水浸泡,然后入大肠内并加少许水(以便煮发绿豆、薏米),肠两端用线扎紧,用砂锅加水炖烂后服食。每天1次,连服7~8天。具清热利湿之功,可治疗湿热型痔疮、肛门坠胀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

 

3、鲫鱼薏米羊肉汤

         鲫鱼100g、薏米15g、羊肉50~100g。将鲫鱼去鳞和内脏,羊肉切片,与薏米同煮汤后调味服食。每天或隔天1次,连服数天。能健脾燥湿,治疗脾为湿困的小儿厌食、面色发黄、疲乏懒动、口腻无味等症。

 

4、薏苡仁粥

        薏苡仁30g、糯米30g。将薏苡仁和糯米加水煮成粥,空腹食用,每日1次。可补脾益胃、利湿消肿,治疗脚气水肿、筋脉挛急、酸麻无力、淋浊、妇女白带等。

 

5、嫩肤饮

          薏苡仁250g,蜂蜜适量。将薏苡仁研磨成粉末,装瓶待用。每次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内,取10g薏苡仁粉煎成茶饮,加适量蜂蜜调服,连续服用6个月,可使粗糙皮肤变得细腻,从而使容貌娇嫩。

 

6、薏苡仁饭

       薏苡仁30g。将薏苡仁淘净,浸透心,蒸熟后食用,治疗脾虚食少、水肿、风湿痹痛、屈伸不利、消渴等。

 

7、薏米炖猪蹄

        薏苡仁50g、猪蹄2个。将猪蹄刮洗干净,与薏苡仁同炖至熟后食用。治疗风湿痹痛、脚气肿痛。

 

8、茯苓赤豆薏米粥

         白茯苓20g、赤小豆50g、薏苡仁100g、白糖适量。将药材洗净,置锅内,按常法煮粥,用白糖调食,每日1次。能健脾和胃,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四肢消瘦、纳食不佳、终日困倦、饭后尤甚等。

 

9、薏米面

          薏苡仁250g、面粉500g。将薏苡仁研成细粉,与面粉、清水揉成面团,如做普通面条一样做成面条,取面条煮熟,调味后食用。可健脾利湿除痹。

 

10、牛肚苡仁粥

          牛肚1个、薏苡仁20g。按常法共煮成粥食用。能健脾除湿,治疗脾虚食少、乏力、便搪。

 

11、银豆汤

         银花藤15g、赤小豆50g、薏苡仁50g。将赤小豆、薏苡仁加水适量,煮至豆将熟,放入银花藤15g(布包),继续煮至豆熟,去药包,调盐少许,饮汤食豆和苗仁。具清热除痹、通络止痛之功,治疗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作者介绍|

温长路,笔名寓愚、文苕。1947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现为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中医药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医史文献、医古文李时珍、王清任等分会常委、副主任等职。

喻耀华,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

 

来源:《养生月刊》(2015-05期)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