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的健身作用


 

01 五禽戏

        “五禽戏”是我国后汉时期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而编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保健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懂得如何寻医问药,但更应注意防患于未然,掌握一些保健强身的方法,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今天介绍的五禽戏既能锻炼身体,又有很高的心理调节功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融医疗体育和防治结合于一体的传统导引养生功,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呢?

 

        传统导引养生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用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身体活动。它的理论,是描述传统导引养生功内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对中国传统体育的继承、选优、创新等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我国古代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流传至今已有1700多年,一直长盛不衰,被广大群众用以健身祛病,极富效益。作为一代名医的华佗,不仅行医用药,消除疾患,而且钻研体疗健身方法,创编了五禽戏,这一开拓性的创举,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早推行医疗体育和防治结合的先人。寓医理于动作之中,寓保健康复效益于生动形象的“戏”中,这是五禽戏区别于其他健身运动的显著特征。在健体祛病、防老防衰等方面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五禽戏的特点

 

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五禽戏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五禽戏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急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产生。 

 

◎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五禽戏的作用不是在于发展身体某部分机能或治疗某种疾病,而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整个机体功能。通过锻炼,人的睡眠改善,食欲增加,精神充沛,身体内部正气逐渐旺盛,不少体弱或有病的人,就是在身体内部力量逐渐充实的基础上,摆脱了病理状态,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健康。有的人在治疗某种慢性病的同时,其他疾病也随之减轻或治愈。五禽戏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运动,它依靠自身锻炼,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要领,逐渐获得效果,从而战胜疾病,增进健康。欲得其效,就要求练功者树立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练功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选择合适功法,领悟练功要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要急于求成,因为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有一个过程,功夫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当达到一定的火候,才能对机体起到调整的作用,获得预期的效果。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所谓“内”,指的是心、意、气等内在的情志活动和气息运动;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动功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求达到“动中有静”,即注意力集中,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以适当的呼吸方法,达到形、意、气的统一。五禽戏是一种刚柔有别,但十分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 五禽戏的功能

 

◎培补元气

 

        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素损及元气时,诸气失助而衰败,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五禽戏的锻炼,非常重视培补人体元气,如练功中意守丹田、命门之法,是由于先天之精藏于肾,肾位于腰部,因此通过意守和吸抵撮闭的呼吸锻炼,使肾中元精益固,“精化为气”,元气自充。练功使元气充沛后,则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平衡阴阳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等,都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所以,五禽戏能养生治病的机理必然也寓于阴阳变化之中。如对阴盛阳虚的病人,就应选择练习动功,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的病人,则应选择练习静功,以求养阴助阳。夏季练功以静功为主,以防耗阳;而冬季练功则以动功为主,以防阴盛。病势向上(如肝阳上亢),则意念向下;而病势向下(如气虚脱肛),则意念向上。所有这些,皆为平衡阴阳。

 

◎疏通经络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络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经络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概括起来,经络有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病邪传变、诊察病机等作用。因此,五禽戏的医疗保健作用,也必将通过疏通经络这一机制来实现。练功时,意识注意的部位,大多是腧穴部位。腧穴是经络气血流注汇聚和经气出入的地方;以意引气,多见循经络运行,这种经气传感现象,通过锻炼可以获得;肢体的活动或按摩拍打,触动气血循经络互流,百脉皆通,气血充盈,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调和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营养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气血之间维持着一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状态,称谓“气血调和”;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五禽戏中的“意守”,就能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

 

◎调理脏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我们已经知道五禽戏运动全面而周到,从四肢百骸到五官九窍,一动百动,从而也带动着脏腑进行活动,涉及脏腑的活动也是全面而周到的。通过锻炼,对疏通经络、输布气血、增强肌肉力量、活跃生理机能,均起着良好的作用。根据中医的脏腑学说,五禽配五脏,虎戏主肝,能疏肝理气,舒筋活络;鹿戏主肾,能益气补肾,壮腰健骨;熊戏主脾,能调理脾胃,充实两肢;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鸟戏主肺;能补肺宽胸,调畅气机。但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相辅相成。所以,五禽戏中任何一戏的演练,主治一脏的疾患,又兼顾其他各脏,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五禽戏对患者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但对健康者来说,亦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强身健体锻炼项目。武术界有句行话,叫做“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里“一口气”指的是精、气、神,“筋骨皮”指的是肌肉、关节、筋骨,长久练之使人筋骨强健肢体丰满精神充沛身手敏捷。许多年老体弱的人通过五禽戏的锻炼治愈了疾病,增强了体质,焕发了青春,甚至有人白发重新变黑,落牙重新萌出,高寿而无老态。这是因为五禽戏能培补元气锻炼真气扶助正气生命之原动力旺盛所以使人精神焕发老当益壮延年益寿。

 

        五禽戏它从产生之时起,到其后来以及今天的发展,都有着传统的延续、继承的优势。虽然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会经过种种变革,再扬弃或丰富,但它始终保留着传统的适合健身的主要特点,这也正是它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是人们长期积累、总结下来的人体健身的实践经验的结晶。因此,传统性决定了五禽戏所具有的生命力,更决定了其实用性,这正是实施终身体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作者介绍|

潘灵,云南中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第77期)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