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邪从里面赶到外面——表里与阴阳


00 阴阳表里

    天之阴阳分为四分,人亦应之—-人的阴阳与天的阴阳是对应的。则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府为阳,藏为阴。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立夏过后,温度逐渐升高,但仍需提防寒邪的入侵,今天我们就从表里与阴阳入手,学习如何把寒邪赶出去!

 

         前面我们讲了阴阳与寒热的关系,就是寒热是阴阳的具体体现,用张景岳的话说是:“寒热者,阴阳之化也。”但是中医辩证讲的是八纲,就是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是中医用来判断疾病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强大的四对坐标,其中阴阳是总纲,其他的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位的。

 

两个足部受寒的例子

 

         下面我们聊聊表里,这两天遇到的孩子病的比较多,我先举几个例子吧。

 

         最近有很多孩子身上发疹子,有个朋友的孩子,这个朋友一天突然来电话,说一岁多的孩子发烧三天了,问怎么办?

 

         我在电话中问:“吃什么药了?”

 

         回答是,他们带孩子去看了医生,医生给开了对乙酰氨基酚来镇热,同时开了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但是服用后发烧仍然没有变化。

 

         我问小孩子验血的结果如何,回答是白细胞正常。这说明没有细菌感染。(实际如果仔细看的话,应该是白细胞总数下降,同时淋巴细胞升高)。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没有任何的其他表现,我就问,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发病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儿?

 

         原来,是孩子的母亲休息的时候,带着孩子到游乐园玩,孩子光着脚玩来着。

 

         我明白了,这样的事情我见过很多了。

 

         在中医里,人体的表里是分开的,表属阳,里属阴,除了这个二分法,中医为了更加确定病位,还搞了个三分法,就是把阳分成太阳、阳明、少阳,把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并且把脏腑和经络也和他们对应,分别是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厥阴肝经。

 

         其中太阳膀胱经是最外表的一道防护系统,而少阴肾经则是里面的最要紧的体统。但是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的涌泉穴,走足跟,然后上行。它和足部的关系很密切。

 

         所以保护脚部很关键,比如我们经常按摩一下脚,不但可以流通足少阴肾经的气血,走足部的其他经络也可以得到保养。

 

         同样,保护足部不遭受寒也很关键,我见过很多的肾炎患者,就是足部保护不利造成的,比如有个小伙子,就是大冬天的时候,穿个单皮鞋,到公园的结冰的湖面玩,回来后就患了肾炎。我还见过一个老太太,患肾炎,是因为下大雨,鞋里都是水,天还凉,一路走回家,就发烧了,一检查,患了肾炎。

 

         来电话问发烧怎么办的孩子,我判断其实就是光脚在地上玩,四月北京的天还不是很热,所以寒凉影响了足少阴肾经,造成了抑制的状态,就是邪气潜藏于人体里面的阴经,不能发于阳,就是无法发到外表,所以这个发烧一直持续。

 

         所以我告诉她买回来三十克的苏叶,然后每次用一小把熬水,兑入开水,泡脚。这样可以保护足少阴肾经,使得肾经温暖,振奋人体机能,让邪气往外发。

 

         结果后来情况的发展很令人意外,等到第二天,孩子突然出了满身的疹子,同时发烧立刻退去了。

 

         这是什么?我分析,这可能是幼儿急疹,这说明孩子的正气开始足了,所以才能把疹毒给发出来。也就是说,从里发到了外,从阴发到了阳。

 

         后来我给他们开了解毒的中药,同时为了让家长确认孩子的疾病类型,电话建议他们去儿研所,他们去后,医生判断为幼儿急疹,开了一个中成药,也是解毒的,但是医生说发出的疹子这么多,可能是药物过敏。

 

         这个诊断稍有糊涂,幼儿急疹和过敏是两种疾病,截然不同,你单看疹子的形态就可以知道是过敏还是急疹了,怎么可能还是过敏?如果是过敏,怎么不给开抗过敏药物?

 

         这个孩子的急疹,发出来后,只要慢慢的解毒清热治疗,就会痊愈的。

 

         中医治病时分层次的,当邪气闭藏在体内阴经的时候,就要用温热的药物(甚至泡脚都可以),振奋一下人体的机能,让它抗病邪外出,然后到了体表,到了阳经,再解毒治疗。很多人以为这种病就是个温热之邪,其实病毒本身并没有寒热之分,只是在人体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阶段会造成寒热的表现,我们只需要根据症状调整就可以,这是中医灵活的部分。

 

         这样的病例很多,我再举个例子,北京的年轻人经常开车去郊区玩,这是一种时尚,每到周末,去郊外的路上都会塞车,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去郊外玩,去的门头沟那边,有山有水的地方,看到了山间的清溪,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孩子就光着脚去趟水,赤脚在山涧里玩了很久,这一天就很快乐地过来了。

 

         结果,在回来以后,孩子很快就发高烧,没有精神头,去医院服药没有效果。

 

         后来电话咨询我,因为都是朋友,一天给我打了无数遍电话,我就告诉他,就是孩子在冷水中,伤到了肾经,在中医里面,这叫太少两感,就是外面的太阳经病了,同时最里面的少阴经也病了,都被外邪给侵袭了,其实外邪从人体的体表,如果正常侵入的话,要经过三阳经,然后进入阴经,要经过太阴,然后才能到达少阴,但是,因为孩子在冰冷的山涧的水中足部被冰,所以邪气直中了少阴,这是自己帮助病邪进来的。

 

         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只能从里面往外发,增加人体的抵抗机能,把邪气从阴经往阳经发,用的方子就是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子里面的附子和细辛都是温肾经的。结果孩子最后很快就恢复了。

 

         这个也是个把病邪从里向外发的例子,从阴经给发到阳经,然后宣出体表,这是中医治疗此种疾病的一个程序。

 

邪气潜藏阴经

 

         因为足少阴肾经和足部关系密切,所以我讲了两个足部受寒的例子,当然,还有其他不是足部受寒的例子。

 

         有的孩子,并不是足部受寒,但是邪气也会潜藏在阴经,比如,有个孩子,家长反映学校里很多的孩子都患了“风团”这个病,身上起红色的一团一团的肿块,一般认为这种东西类似荨麻疹,不传染吧,但是孩子们确实是在此起彼伏地起,这说明此病是有传染的可能的,但是不管是什么病,总之是正在这个母亲庆幸自己的孩子没事儿的时候,这个孩子也患上了,于是就找我。

 

         当时我心里想这个皮损是红肿热痛的,应该是属热,但是孩子的舌质颜色却有些淡,这说明阳气还有些不足,那么就会在阴经会潜藏一些外邪,于是就没有先开清热解毒的药物,而是开了温热的药物,期待振奋孩子的阳气。

 

         结果,只两服,孩子的皮损就开始增加了很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孩子自己的正气开始足了,开始把外邪发越出来了,这种疮疹类的疾病,但是外发则顺,内闭则留患于未来。

 

         此时,我分析应该发越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使用解毒的中药,于是皮损就开始慢慢的消退。

 

         这是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不留邪于阴经,总是尽量把邪气发越出体表,发到阳经,这样才是顺治。

 

         当然,人体表里的问题还有更加复杂的,有的时候,中医的八纲坐标会互相结合,比如里热,里寒,里实,里虚等,但是总是不外阴阳的变化,因为传统认为,阴阳是可以继续分下去,乃至无穷的,比如阴中之阴,阴中之阳,依次下分。

 

         而且,我现在讲的是外感的疾病,如果是内伤病,那么复杂的情况也会很多,这个以后再聊。

 

         总之,表里也是对应阴阳的,我们调理身体的时候都要考虑。

 

〉〉〉编者按

 “寒气”指的是人体受寒时所产生的东西,我们小时候常听长辈们教导我们,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寒气在中医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病,却影响深远祸害无穷。所以,家长们及时感觉天气逐渐转热,仍不能放任孩子以免受凉。

 

︱作者简介︱

罗大伦,1968年生,辽宁沈阳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健管家,原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罗大伦博士一直致力于将古代的中医文化介绍给现代人,因此广泛地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上传播中医知识,曾出版了《百家讲坛 大国医》、《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八十多万字的中医科普著作,在《健康时报》等报刊长期撰写专栏文章,被评为“健康中国2012十大风尚人物”。罗大伦博士在国内诸多商学院如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上海中欧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讲授“正能量——国学中的身心双修之道”课程。

 

来源:罗大伦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潇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