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上的长寿“开关”


04-艾灸

       《灵枢·经脉》说:“灸则强食肉“。说明灸的效果超过食用鲜美的山珍海味,能够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灸法之所以能保健,主要是因为它能温补助阳,温益脾肾,并且艾灸优点是疗效快,每次施灸时间短,适合在家里自我保健。今天汤立新老师就来介绍肚子上有哪些穴位有治疗和保健作用~~

 

          《素问》云:“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中医认为,常灸肚脐下的关元和气海穴,可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近代研究也表明,艾灸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

 

“治未病”思想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而保健灸就是中医防病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我们应该灸哪些穴位来进行养生保健呢?关于保健穴,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记载,总结起来就是常灸关元、神阙和气海,虽不能保长生不老,但也能让您益寿延年。

 

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穴

 

          腹部常用的保健穴有很多,我们首先来讲讲神阙穴。神阙穴其实就是我们的肚脐眼,从文字上来看,“神阙”就肯定是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因为在中国只有最重要的才会封之为“神”。

 

          艾灸神阙穴可以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五淋、妇女不孕等疾病。如需治疗疾病,可以每天灸一次神阙穴,每次20~30分钟,十天以后休息三到五天,然后再做下一轮艾灸。如果只是单纯保健,一个月只灸一次就可以了。

 

          灸神阙的方法有很多,如温和灸,就是平躺在床上,用艾条直接熏烤神阙穴,艾灸时艾条燃烧端要离皮肤约三厘米左右,这样既可以让热力传到皮肤深层,又不会烫伤皮肤。有人觉得老拿着艾条手臂会很累,您也可以用艾灸盒来做艾灸。使用艾灸盒时,首先要选好部位,系好松紧带,用松紧带固定灸盒两边的底袢,将艾条点燃后插入顶管中(内有不锈钢弹簧片挟持),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合的温度。多孔灸盒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火头或按相应的孔穴插入艾条。调节温度时,应将盒体倾斜,调节后,再将盒体放正,以避免细小火星直接透过金属网。

 

          除了艾条灸,还可以使用艾炷灸法。神阙穴的艾炷灸只能选择隔物灸,最常做的就是隔盐灸。首先把盐填在肚脐里,把艾炷点燃后放在盐上面进行艾灸。要注意的是盐铺面要大一点,艾炷不能做的太大。因为盐遇到热会熔化,所以要注意经常换新盐。如果怕烫伤,也可以在盐上搁一片姜片,再在姜片上放艾炷,这样就更安全了。

 

延年益寿之气海和关元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地方(图1,取穴时可以用横指同身寸取穴(一定用本人的手),首先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横纹为标准,这四指的宽度为3寸。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气海穴了,气海的位置是脐下一寸半(图2

01  关元穴

(图1)

02 气海穴

(图2)

          气海穴,从它的名字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个穴是全身的气聚集的地方,所以气海是个补气特别好的穴位。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都可以艾灸气海。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气虚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上楼就喘,上两层楼就走不动了,就说明这个人是气不足,也就是气虚。气虚的人可以灸气海穴,不但可以补气,还有行气调气的作用。

 

          灸气海不光可以治疗气虚,还可以治疗气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气乱,比如有些人老打嗝(呃逆),就是气乱的表现。为什麽会出现呃逆呢?呃逆的病位主要在中焦,是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还有一些更年期的女同志也容易出现气机逆乱,主要表现有烦燥、易怒,这也属于气机不畅,这种情况也可以灸气海穴。

 

          气海穴再往下一点就是关元穴。关元穴的作用和神阙穴有点像,都是温中补阳的穴位。但神阙穴温中的作用更强,适合治疗胃肠疾患,而关元穴补肾阳的作用更强。肾阳虚的病人会出现哪些症状呢?肾阳虚的人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腿痛,或者腰酸、没劲;男性肾阳不足的话,性功能可能就会有问题。很多年轻女性有月经不调的烦恼,也可以通过灸关元穴来调理。

 

          有些人会觉得找这两个穴位还是很困难,那怎么办呢?可以在肚脐所在的人体腹部正中这条线上进行艾灸,这样三个穴位就都可以灸到了。在灸的过程中哪个位置感觉最热,就可以在这个穴位上多灸一会。中医讲穴位的使用时,有一个原则,叫离穴不离经。就是说,在用针刺治病时,找穴位要很准确;但是做灸疗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在穴位所在的那个点上,只要在穴位所在的那条线上面施灸就行了。

 

脾胃不好灸中脘

 

          中脘穴的位置在上腹部,此穴在脐上四寸的位置。找此穴的方法是先找到胸骨下端,然后找到胸骨柄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即为此穴。胸骨柄下端到肚脐这一段是八寸,中点也就是脐上四寸就是中脘穴了(图3)。

03 中脘穴

(图3)

 

          艾灸中脘穴有什么功效呢?艾灸中脘穴可以保养脾胃,还可以通腹降气。中脘穴的位置和胃离的很近,所以这个穴位主要可以治疗一些脾胃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等。此外对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等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病症也很有效。

 

艾灸肚子的注意事项

 

          艾灸时,首先要注意不要烫伤皮肤。做艾条灸时要隔一段时间就抖一下燃烧端的灰烬;做艾炷灸时要及时更换艾炷。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一定要护住刚灸完的位置。因为刚灸完的地方一定很热,毛孔就打开了,如果不注意保暖的话,寒气就很容易进入到体里,这样反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了。

 

|作者介绍|

汤立新,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1982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针灸推拿系本科班学习,1987年在东直门医院,师从姜揖君教授攻读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姜揖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毕业后长期在本院针灸科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来源:食品与健康(2014[5]),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