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节,因时制宜—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⑤
《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 […]
《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 […]
饮食养生不但要做到节五味、节饥饱、调和五味,而且还要调寒热。《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饮食寒温要适中。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 […]
食物转化为人体可以利用的气血津液,要以食量适中为前提,长期的饮食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健康问题,甚至会危及生命。 忌长期过饥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运化是以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为基础的。《素问·六节藏象论》 […]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饮食五味是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中这套理论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即谷肉果蔬的五味属性、五味归属五脏的规律、五脏病的饮食宜忌、五味损伤脏腑的表现和规律等。 谷肉果蔬的五味属性 […]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饮食养生理论体系。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列有专篇,专门讨论食疗和饮食禁忌等相关问题。梁·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也说:“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 […]
远在商汤时代,好的中医和好的厨师区别并不大,他们都能煲得一手好汤,只不过,厨师煲的是肉汤,而中医煲的是植物汤,他们的汤,色香味形俱全,无论养生,还是疗疾,服用者无不赏心,悦目,畅口鼻,饱享美味时,人健身康。 现代的很 […]
海参又名刺参、海鼠、海瓜,是一种名贵海产动物,因补益作用类似人参而得名。海参肉质软嫩,营养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具有滋阴补肾、壮阳益精、养心润燥、补血、治溃疡等作用。 冬天到了,是匿藏精气的时 […]
红枣,皮薄肉厚,甘甜适中,营养丰富,为秋冬进补之佳品。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红枣在我国人民心目中,象征着幸福、美满和吉祥。各种喜庆和年节,红枣都是不可缺少的。红枣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 […]
秋季,正是石榴收获的季节。石榴汁多,酸甜爽口,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除鲜食外,如加工成清凉饮料或酿酒造醋,则滋味独特,别具风格。石榴皮、花、根,具有收敛、固脱、抑菌和驱虫作用,可以入药。所以石榴浑身都是宝。今天试试喝 […]
在我国古代,芝麻历来被视为延年益寿食品。《神农本草经》说“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芝麻能强身健体、补肝、益肾、润肠。绿豆在夏天最受欢迎,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芝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