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宜“省酸增甘”,这是什么意思?


       中医认为春天养生应“省酸增甘”,这绝对不是简单的食物的味道,而与食物(包括药物)的性味相关。因为前人将食物的性能称为偏性,当人体阴阳失调的时候,阴阳产生了偏胜偏衰,食物的偏性可以纠偏,从而帮助人体恢复到正常的相对平衡的状态。

 

       那么如何理解春天应“省酸增甘”呢?

 

       春宜“省酸增甘”,是中医立春后的饮食讲究,但被很多吃货误会为,立春之后要少吃话梅多吃糖的意思。中医说的酸和甘,指的是药物乃至食物的性味,不是简单的食物的味道,确切说,酸味指的是能收敛肝气的药物,而甘味的药指的是补脾药,这句话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立春之后,不要克制肝气,要补脾气。

 

       因为春天对应着中医说的“肝”,而这个“肝”不是人体可以解毒,也可以得肝炎的那个肝,而是对一系列器官功能的总和,牵扯到身与心,涉及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肝”这些系统的功能,在春天是需要舒展不受压抑的,如果被压抑了,就要出现中医说的“肝木克脾”,这是按照五行的顺序推演出来的。肝气一过,受累的首先就是脾气,比如有的人,一紧张就要泻肚,中医辨证多是“肝木克脾”,紧张导致肝气郁结,脾就是郁结的肝气“撒气”的地方,因为脾被克虚了,所以就腹泻。

 

       能压抑肝气或者说过度收敛肝气的药物食物,多是酸味的,能补脾的药物多是甘味的。于是,春天要“避免肝木克脾”的意思,就转化为了更为通俗的“省酸增甘”,其中最关键的是强调补脾,因为在生活中,很少因为多吃了酸味的药物而压制肝气的。

 

       能补脾的药物食物很多,黄芪白术茯苓大枣,这些药物尝起来未必是甜味的,但都是补脾的,都适合在春天开始食用。因为春天,本身就是脾虚之人难过之时,我们有“春困秋乏”的说法,春困最严重的人多是脾虚的人,因为脾虚就是各个器官功能不足的意思,如果心脏功能不足,血管不能充盈,但春天天气变暖后,血管又扩张了,血管的充盈度更低,这就可以导致脑部的血供不足而犯困,他们会比不脾虚的人,春困得厉害,为了防治这一点,所以在天气变暖之后就要开始补脾,这才是“增甘”的真正含义。

 

脾虚不等于消化不良

 

       “脾虚”是中医的概念,很多人把它等同于消化不良,这就狭义了。脾涉及到很多器官,它有个特性:“脾主肌肉”。光是这一点,如果落到器官上,很多疾病就都和中医的“脾”有关系了,因为我们全身重量的40%左右都是肌肉。肌肉不仅分布在有躯干、四肢,还分布在心肌,胃肠道,呼吸道,包括分布在全身的血管的血管壁,甚至可以说,但凡有肌肉的器官如果出了问题,都可能出现中医的“脾虚”。

 

       比如心肌无力的人,会因此血压偏低,因为他们的心脏不能有力地把血泵给各个器官。这样的人会常常头晕头昏,面色苍白,甚至容易昏倒,特别是天热的季节,憋闷的空间,或者是吃饭之后,运动之后,总之一切需要心脏多泵血才能维持的情形,他们都可以心力不支而感到特别的疲倦无力。他们如果看中医,可能给出的诊断就是“脾虚”,用的药物也是入脾经的,比如人参。

 

       还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显出老态,如果是女性,会平胸垂臀,脸上的法令纹明显,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肌肉的张力不足,面容、身材才会不紧致。这种人除了有“黄脸婆”的问题,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毛病:漏尿!遇到大笑,咳嗽,打喷嚏,跑步,但凡腹压增高的情况,马上就要憋不住尿,甚至有人为此只能辞职。这种人看中医会被诊断是“脾虚”,会用到黄芪,也是入脾经的。

 

       再有胃肠道无力的人,吃进的食物很难消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大便常年不成形或者常年便秘。不成形就是因为胃肠的肌肉无力,对食物的糟粕“塑形”无力,他们的便秘也不是因为大便干,而是没劲排便,这个没劲也是因为胃肠道的蠕动不给力。

 

       这些疾病虽然完全不同,看病要去不同的科,但中医治疗都要健脾,就是通过健脾,来增加分散在不同器官中的肌肉的张力。也因此,“脾虚”是各种疾病状况中,发生率最高的一个,除了肌肉的分布在身体里非常广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的体质,前面说的“漏尿”问题,曾被归结为生育的原因,但非洲女性生育数量比我们多很多,却少有此难堪,说到底还是肌肉类型不同,中国人更容易有“脾虚”体质。

 

春天养的是哪个肝?

 

       春天是养肝的季节,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中医知识。但是,中医要养的这个肝不是我们说的,长在腹腔右侧,平时会得肝炎的肝。这个肝的养护和春天没直接关系,它是一年四季都要养的,而且也不是用的大家熟知的养肝办法。比如,我们鼓励春天到了多到户外活动,但是,真要说得了肝病,特别是严重肝病的人,真正提倡的是卧床,而且要把脚抬高,为的是使血液回流到肝脏,达到给肝脏输血的效果,避免肝脏因为运动过多而“加班”,绝对不会让一个肝病严重的病人,在春天的时候外出踏青运动的。

 

       中医提倡春天里养的肝,更多指的是情志,要利用春天这个季节舒畅情志,将埋藏了一个冬天的身体潜能激活,处于缓慢状态的功能代谢动起来。所以,中医养的肝不是特指哪个脏腑,而是整个身体功能的调遣,中医将这些功能归纳为肝所主管,并强调“肝喜调达”,就是说,各种功能要理顺了才能保持整体的健康。

 

       一旦“肝”没理顺,就是肝气郁结,很多病就是从肝气郁结开始发生的。比如女性的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消化不良直至营养不良,最终出现血虚,归根结底都是肝气不疏导致的。所以,虽然中医要养的肝不是肝脏,但一旦这个“肝”出问题,影响的范围更大。最严重的是癌症,罹患癌症的人很多都是从气上得的,因为情绪不畅,压抑日久,先是肝气不舒,之后血因为瘀滞而血瘀。用现代医学讲,就是情绪影响了免疫功能,对癌症失去了监视和清理能力。

 

       中医的养肝药,一般多是养血药和疏肝药配合,比如当归白芍柴胡之类。如果肝血虚肝气郁结,也没必要非要在春天才吃,而适合吃这种药的人,未必有肝炎肝病。为了达到中医这样的养肝目的,在春天调畅情绪比吃养肝的药物更重要,晴朗的早上迎着太阳做扩胸和伸展运动,双手尽量向上伸,将身体充分展开,做深呼吸,这也是很好的养肝之法。

 

| 作者简介 |

佟彤,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供职,有十余年中医临床经验,参与国家级“十五”攻关课题“脾虚症的临床与试验研究”。长期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解答读者最想知道的健康问题和健康理念,轻松避免错误的治疗和保养方法。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山东卫视《养生》、江苏卫视《万家灯火》、MSN《名医讲堂》等特约中医身心养生专家。 出版著作有:《暗伤:妇科门诊隐情记录》《别让误诊害了你》《医到病自去》及2009年度畅销健康书《不上火的生活》。

 

来源:佟彤-九九归医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