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不晒娃,学习科学晒太阳!防癌、延寿、强免疫……


 

       人体体内正常的脏腑功能全靠阳气来支撑,阳气充盈,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就会提高。晒太阳,能很好地起到补阳气的作用,也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杀死多种病毒、细菌等。

 

  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就有“背为阳”的理论,所以,以晒背部为佳。

 

       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的免疫细胞,通过晒太阳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的目的。此外,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有六成均患骨质疏松症,也因此引发了肩颈、脊柱不适等症状。让背部多晒晒阳光,有助于钙的吸收、合成,预防骨质疏松。

 

晒太阳的八大好处

 

1、预防近视

澳洲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缺乏阳光照射可能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因此,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能帮助“书呆子”降低近视风险。

 

2、血管更健康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群罹患心脏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更高。多项研究也证实,在紫外线比较缺乏的冬季,患心肌梗死的病人会明显增多。

 

3、延长寿命

从1980年起,丹麦科研人员对440万丹麦人进行了长达26年的研究发现,多晒太阳能延长寿命。

 

4、降低癌症风险

美国圣迭戈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活在较低纬度的女性和高纬度者相比,卵巢癌发病的危险较低,因为前者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长,摄入维生素D的含量高,比后者更利于防癌。

 

5、提升激素水平

最价廉的天然“伟哥”之一可能就是多晒太阳。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体内睾丸激素的水平,会随着维生素D含量的波动而变化。每天晒太阳1小时,体内睾丸激素便可增加69%。

 

6、少得抑郁症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锋指出,不少人一到冬天和阴雨天气就会失眠、胸闷、烦躁。日照时间的减少是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原因之一。

 

7、增强免疫力

中医有“采日精”的说法,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正气则是相对于外邪来说的,晒太阳强身健体,可以增强免疫力。

 

8、减少感冒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常晒太阳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晒太阳的时间

 

一般早晨6点至10点这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对人体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活血化瘀,增强人体活力。

 

下午4点至5点也是晒太阳的最好时间,这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春季和夏季,只要在无遮挡的阳光下漫步15分钟即可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在略微昏暗的秋季和冬季,你需要每天摄入400~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补充剂。

 

       但在春天,上午10点到11点晒太阳最好。因为这一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偏低,能使人感到温暖柔和。

 

晒太阳分年龄

 

◎孕妇

需要负担两个人对钙的需要。夏季每天晒太阳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冬季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不能因为身体行动不便就整日呆在室内。

 

◎孩子

发育的需要使他们需要大量的钙,又是最容易缺钙的人群。所以从两个月起,就应该每天到户外晒太阳。上午9~10时,下午4~5时是适宜外出的时间。接受阳光的时间可由最初的十几分钟逐渐延长到一小时。天气不太热的时候,可以在阳光下晒一会儿,阴凉处待一会儿。夏天就不要直接在阳光下,因为树荫下面同样可以接散射的紫外线照射。

 

◎老人

同样是补钙的重点人群。可在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晒太阳,但最好不要单独出去晒太阳,如果在惬意的阳光下睡着,有可能受凉。找上几个伴儿,边聊天边活动,可以轻松接受紫外线照射。

 

注意,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不同,晒太阳长短也各异,婴幼儿每次15~30分钟左右,中青年人每次1~2小时,老年人每次20~30分钟。

 

来源:家庭保健报,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