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医案:咳痰


周仲瑛医案

 

张某,男,48岁。

 

【辨治经过】

因咯痰一年余,于2000年1月17日初诊

 

患者从1998年11月起,咯痰色白量多,痰质粘稠成块,咯吐不利,两目时有昏花涩痛,口苦、口臭、口干,噫气较多,胃中嘈杂,泛吐酸水,胸闷,背寒背痛,背后有紧压感,手心灼热,手麻,晨起手不能握紧,足冷,大便酸臭,不成形。苔腻色黄、舌质暗,脉沉细滑。怪病多痰,信而有征,拟从痰饮久郁化热,肝胃不和治疗。

 

处方:法半夏12 g ,陈皮10 g ,炙甘草3 g ,茯苓10 g ,炒莱菔子10 g ,炒白芥子9 g ,炒苏子10 g ,杏仁10g ,乌梅5 g ,炒黄芩10 g ,厚朴6 g ,黄连3 g ,吴茱萸2 g ,煅瓦楞子15 g ,竹茹6 g ,水煎服,每日1 剂。

 

2000年2月14日二诊:药后口中痰涎减少,咯痰较前爽利,口苦口臭减轻。药既对证,守法再进。

 

上方去杏仁、乌梅、瓦楞子、竹茹,加炒苍术、白术(各) 15 g ,炙桂枝10 g ,泽漆10 g ,猪牙皂2. 5g ,7 剂。

 

2000年2月21日三诊:药后痰涎咯吐爽利,痰量较少,不咳,手麻好转,但仍觉下肢、脚尖冷,大便欠实,酸臭不著,苔腻黄质暗,脉细滑。

 

上方改猪牙皂为3 g ,加淡干姜3 g ,守法服用。半月后诸症尽除,康复如初。

 

【按】

1、本例以咯痰为主症,已经多年。痰的颜色白,质黏而量多,很明显属于痰证。患者虽然有很多症状,但都是由痰而成。因此,周老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为主,以燥湿化痰,理气降逆。只要痰湿祛除,气机畅通了,并就能获痊愈。在这里,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是取得效果的关键。

 

痰邪致病,可引起多种症状。痰浊阻滞在胸部,胸部的阳气不展,可见胸闷背痛,有紧缩、压迫的感觉;痰浊上犯头目,则见头目不清爽,眼睛昏花,有时涩痛;痰浊内盛,土壅木郁,肝胃不和,则噫气泛酸,口苦嘈杂,大便溏薄而又酸臭;浊痰内窜,脉络受阻,则出现手麻,晨起不能握固;痰浊内聚,阳气不展,所以有背寒、足冷等症状;痰浊内郁,日久化热,则见口干,手心灼热。总之,痰可以随气的升降,无处不到,往往寒热错杂,内外交困,许多症状同时出现。

 

《杂病源流犀烛》说:“人自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试罕譬之,正如云雾之在天壤,无根底,无归宿,来去无端,聚散靡定。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

 

2、本例患者上下内外都有症状,并且有寒有热。治疗就必须全面兼顾,主次分明。周老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为主,燥湿化痰,理气降逆,这是治痰的主旋律,不能有误。同时,配合黄芩、黄连、厚朴、杏仁,以降气化痰,兼清郁热;吴茱萸、瓦楞子、竹茹等,以温肝和胃降逆。服药之后,患者的症状减轻了,用药也就随着改变:二诊时去掉了杏仁、乌梅、瓦楞子和竹茹,加上苍术、白术,寓有平胃散之意;加上桂枝就成为苓桂术甘汤。

 

在这里,除了加强全方行气燥湿的力量之外,其实还含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意思。加泽漆、猪牙皂的目的,是增强化痰蠲浊开结的力量。第三次诊治时,加上干姜来帮助温化痰饮。

 

3、在病理因素之中,痰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痰。痰有有形和无形之分,与水湿同源而异流。痰邪致病广泛多端,症状怪异,可出现眩晕、咳喘、心胸闷痛、痴呆、癫痫、狂躁、痰核等等。并且,痰与湿邪一样,具有重浊、粘滞、缠绵的特点,身体沉重,分泌物秽浊、粘滞不爽,病程缠绵而悠长。因此,中医历有“百病皆有痰作祟”、“怪病皆有痰作祟”之说。学会辨痰治痰,是中医攻克许多疑难病症的基本功。

 

| 医家简介 |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进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

 

来源:国医战队医案微课堂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