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医案:失眠


 

沈某某,女,34岁。

 

【辨治经过】

2001年11月3日初诊。患者因长期思虑、忧郁导致失眠,半年来加重,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无疗效。最近虽服较强安眠药仅勉强入睡4~5小时,但睡眠不酣。伴烦躁,焦虑不安,胸闷憋气,经行不爽量少,大便时秘,纳可,口干不重。苔淡黄腻,边尖暗红,脉细滑。

 

病机:肝郁化火,痰热内蕴,血府血瘀,阴不涵阳,心肾失交。

 

处方:熟枣仁30g,山栀10g,丹皮参各10g,知母10g,夏枯草10g,法半夏10g,醋柴胡5g,炒玄胡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制香附10g,川黄连5g,肉桂2g(后下),川百合12g,生地12g,合欢皮15g,煅龙牡各25g,7剂。

 

2001年11月10日二诊,失眠略有好转,临晚有困倦感,夜寐达5小时,多梦,早醒,时好时差,焦虑减轻,脉细弦。苔黄质暗,衬紫。

 

原方加麦冬10g,龙胆草6g,珍珠母30g(先),7剂。

 

2001年11月17日三诊,睡眠基本正常,夜半醒来一次,有梦不多,烦躁已平,苔薄黄,质暗红,脉细。再予清肝解郁,安神宁心。

 

上方加麦冬10g,龙胆草6g,珍珠母30g(先),赤芍g,10剂。

 

【按】

1、失眠是临床上较难获得稳固疗效的疑难病证。

 

周老指出,辨治失眠必须深入分析其病机特点,明辨导致失眠的病理因素;从病理因素入手是提高失眠症中医疗效的关键。

 

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有赖于营卫阴阳的和畅运行。正常情况下,昼日阳行于外则寤,入夜阳归于内则寐;阳气生长收藏的自然进行才能保证睡眠/觉醒的正常节律。这一自然进程一旦受到干扰,由阳入阴的途径受阻,则心神不能由动转静,从而引起失眠。

 

而气行不畅则气郁,血脉不通则血瘀,津液不归正化则生痰,久郁不通则化火—郁、瘀、痰、火是导致由阳入阴途径受阻的主要因素,因而也是引起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

 

从病位分析,五脏皆与失眠有关,但其主病在心肝。

 

2、郁瘀痰火四者,常可互相影响,相兼为患;心肝脾肾之间,也可互相制约。因此,对于失眠的治疗,周老强调在分析病机特点、弄清病理因素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复法处方用药。

 

本例患者伴有明显的抑郁、焦虑,为肝郁化火之征。临床上因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导致失眠者极为常见,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是人人皆知的常规之法。此法虽能获得一定效果,但病程一般较长,甚至经年不愈。

 

周老从复法入手,针对病理因素,用柴胡、元胡解郁散郁,用丹参活血化瘀、通利血脉,用胆星、半夏清痰化痰,用知母、山栀、夏枯草清火泻火。

 

尤其值得注意者,是其调肝之法,融疏肝、养肝、清肝、泻肝、平肝、敛肝、镇肝为一炉:用柴胡、元胡疏肝,熟枣仁养肝敛肝,黑山栀、夏枯草、龙胆草清肝泻肝,珍珠母、煅龙牡平肝镇肝,如此组方,药繁不杂,主次兼顾,因势利导,各个击破,因而取消迅捷,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说:“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 医家简介 |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进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

 

来源:国医微课堂医案分享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