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49岁。
【辨治经过】
1974年11月5日初诊:患者罹早期肝硬化,近年来肝区胀痛,神倦纳呆,面色灰黄,月经二月未转,畏寒肢冷,盗汗,脉沉细无力,苔白滑。肝气虚,脾阳弱,气血不足。拟温阳而补气血,以观动静:
熟附子、炒白芍各三钱,鸡血藤五钱,白术三钱,炙甘草、青陈皮各一钱半,桂枝二钱,当归四钱。
二诊:肝区胀痛得减,畏寒肢冷依然,经停已转,寐则多汗,面色萎黄,神疲纳增,脉细、苔白润。方药合度,仍守前法,以冀进步。
前方去青陈皮,加红花二钱、炙鳖甲六钱。
服上方后,症情又见好转,再守方参入枣仁、牡蛎、党参、川芎等药。
连服二月,肝区胀痛得除,形寒肢冷转温,面有华色,艰寐盗汗亦瘥。蛋白电泳的γ球蛋白从12.5%上升至15.5%,血沉降率从35〜65毫米/小时下降至正常范围,并恢复工作。随访年余,证情稳定,未见反复。
| 医家简介 |
张伯臾(1901~1987年),别名湘涛。上海市川沙县人。早年从师于浦东三桥镇王文阶先生,1921年录取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回浦东家乡行医。1924年又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并在仁济善堂任中医内科医师。1925年重返故里开业。建国后参加上海市邑庙区第一联合诊所,1956年进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任内科医师,1978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授。
张氏著述有《张伯臾医案》、“张伯臾教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经验”、“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10余篇论文和医案医话。还主编了第五版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
来源:国医微课堂医案分享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