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卫权医案】背热腰痛、胁肋胀满


 

 

王某,男,60岁。

 

【辨治经过】

 

2016年5月4日初诊。主诉:背热半年多。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项背部时有热感,伴有两胁肋部时胀满不适,生气后加重。腰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怕热喜凉,口干苦,嗜茶多年。眼干,右眼见风流泪约5年。纳眠可,大便2-3日1行,条状,不干,夜尿1-2次。

 

其子为医生,处予四逆散合小建中汤合一贯煎加肾四味治疗,服药三剂后,患者胁肋部胀满减轻,腰痛有所缓解,眼干、项背部热感未见减轻,因临近过年,患者停药。

 

春节后,患者因农活劳累后仍出现腰痛如折,休息或轻微活动后稍减轻,因不愿服用草药,遂予杞菊地黄丸浓缩丸口服,15粒/次,一日两次。服药后腰痛可缓解,但劳累后仍易反复,项背部热感仍在,仍有口干、口苦、迎风流泪的症状。恰其子正在跟我门诊,遂带其父亲前来求诊。

 

现在症:背热,全身怕热,正常汗出,人疲倦甚,腰痛,眼流泪,口干苦,足冷,手心热,烦躁甚,平素脾气大。睡眠可,纳可,夜尿1-2次,大便可。舌暗,苔厚稍黄,脉浮弦无力。

 

既往乙肝小三阳病史多年,2016.1.21范县人民医院查肝胆胰脾肾彩超提示:肝弥漫性回声改变,右肾囊肿。肝功、血脂、血糖正常。

 

四诊合参,辩证为少阳太阴合病,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柴胡25g,肉桂5g(后下),干姜10g,黄芩10g, 牡蛎30g,龙骨 30g,炙甘草10g, 天花粉20g,炒黄连5g,人参5g,8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5月12日)

 

项背部热减8成。口干、疲倦明显减轻,手心热消失。 

处方:前方加山萸肉10g补益肝肾,收敛固涩,8剂,水煎服。

 

三诊(2016年5月21日)

 

背热消失,流眼泪消失,下肢稍有乏力,余症状改善明显。 

处方:前方加怀牛膝15g补肝肾,强筋骨,14剂,水煎服。

 

【体会】

 

本案患者来诊前以滋补肝肾为法,方选用一贯煎合肾四味加味、杞菊地黄丸治疗,药后腰痛有所缓解,但是背热等症状未减。究其原因,患者腰痛、夜尿1-2次、口干、眼干、畏风流泪、手心烧等,粗见之,乃肝肾亏虚,阴虚生内热之象,然屡用滋补肝肾之法,为何不效?

 

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患者腰痛,确实有肝肾不足的一面,但是其整体病机并非单单如此。患者全身怕热,背热,手心热,口干苦,烦躁甚、舌稍黄,此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疲倦甚、足冷、夜尿1-2次,此为太阴虚寒。胆热脾寒之少阳太阴合病,滋补肝肾只顾及其一,未能兼顾少阳胆热之口苦、烦躁等表现。故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散寒,生津敛阴,前后两诊,困扰半年之久的背热症状即消。

 

柴胡桂枝干姜汤载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唐容川等认为“少阳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成无己、吴谦等认为此为少阳兼阴津内伤,陈慎吾先生则认为“少阳证有阴证机转”,刘渡舟教授据此提出了“胆热脾寒”。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疲劳修复剂,本案患者虽疲倦甚、脉浮弦无力,但全身怕热,无怕冷,可知未入少阴,故不加附子,稍佐人参以益气扶正。患者口干苦、手心热、烦躁甚,郁热在里,加炒黄连清热除烦,合肉桂成交泰丸之意交通心肾。

 

|医家简介|

欧阳卫权,男,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20年。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及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临床致力于《伤寒论》经方及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研究,擅长运用经方及六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类皮肤病,以及内科发热、咳喘、胃病、痹证、妇儿科等疑难杂病。

 

来源:国医微课堂医案分享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