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入梅!夏日小心湿病!


      6月22日,2017年的梅雨季正式拉开序幕。望着窗外的暴雨,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闷热中的一丝凉意不仅让我们暂时远离炎炎夏日,也引来了湿君。

     如果你经常感到没有食欲、四肢沉重,或出现下肢水肿、大便不成形,那么,你可能是体内湿气重了。为什么夏季人体容易湿气重,我们又该如何祛湿呢?

 

为何夏季人体容易湿气重?

 

       从诱因看,湿分“外湿”和“内湿”。外湿主要是由于外界的天气潮湿,湿邪入侵体内导致的,许多人起初可能是外湿,夏日炎热,为了祛暑降火食用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伤了脾胃,导致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滞自然就内生,于是外湿就变成了内湿。有内湿的人,往往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舌苔偏腻。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空气中的高湿度同样会“传染”给人。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而脾在体内恰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脾的运化功能最易受到伤害,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此外,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夏季湿邪对人体的危害

 

       现代社会,十个成人里面总有一两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

 

夏季如何祛湿

 

       由于湿病多见于炎热多雨的夏季,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那么如何祛湿?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中医传统祛湿的办法,包括饮食清淡祛湿、中药食材祛湿、运动祛湿、环境祛湿等几个方面。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有的人喜欢吃荤肉,荤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

 

       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中药食材祛湿

 

(1)分清寒热,祛湿可更对证

       暑湿季节,利用中药食材祛湿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煲祛湿汤食用。在饮祛湿汤前,还要分清湿的性质是“寒湿”还是“湿热”,对证用料效果才更好。如何进行自我判断呢?

 

       寒湿的人舌苔白、腻、厚,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样的室温下,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热水会感到更舒服。

 

       湿久困于体内,就会郁久化热,变成了湿热。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苦,大便黏、不爽,小便黄。

 

       寒湿者喝祛湿汤,可选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来温阳化湿。湿热者可选用高良姜、扁豆加土茯苓30克以利湿清热。

 

(2)怎样煲祛湿汤更合理

       有人会问,一般家里都是煲一锅汤,全家人来喝,如果有的人湿,有的人不湿,或者有的人是寒性体质,有的是热性体质,这祛湿汤该如何做?如果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的,煲祛湿汤用料上又有什么讲究?

 

       如果家中有的人内湿不明显,或自已无法判断,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最常用怀山药、土茯苓、扁豆、玉米。这些材料由于有健脾渗湿的效果,有湿的人可以祛湿治病,没有湿的人可以健脾,不易受湿邪侵袭,可起到预防的效果,可以说一举两得。

 

       如果家中有老年人,老年人多气血亏虚,可选用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怀山药30克、生苡仁30克煲粥或煲汤,可以益气健脾、淡渗利湿。

 

       家中若有幼童,可选用怀山药30克、玉米15克、芡实10克、山楂1个煲粥以消食和胃、健脾利湿。当然,以上涉及中药的食疗方,须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3)其他可以祛湿的中药食材

       ①薏仁(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作用强。

       ②花旗参:吃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③土茯苓: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并具利尿、安神之效。

       ④白术: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有疗效。

       ⑤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祛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⑥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⑦白茅根:白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湿的好材料。

 

◎运动祛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对于不宜做剧烈运动的老年朋友,推荐一种简单的运动———踢小腿肚,常踢小腿肚,可舒筋活络、祛湿气等。

 

       小腿肚子上的承筋穴(俯卧或正坐垂足位,在腘窝正中与承山穴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和承山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这两个穴位都很重要,常按承筋穴可以舒筋活络、强健腰膝;而承山穴可缓解疲劳、祛除体内湿气。

       具体的做法是:一条腿站立,用另一条腿的脚面依次踢打站立腿小腿肚子的承筋穴或承山穴。承筋穴在小腿后部肌肉的高点,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部肌肉的分叉处。用以上方法交换踢打,力度视个人承受能力而定。在踢打过程中可以加速、缓慢、加速交替进行,从而加强小腿肚子肌肉的收缩能力。每次5~10分钟即可。

 

◎避开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以下事项: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另外,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作者介绍|

孙夫子,发表过《养胃:练练手指,动动脚趾》、《夏日小心湿病,中医祛湿有方》等数篇文章。

 

来源:养生月刊(2014-7),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