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行气说豆蔻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想必大家对杜牧的这首诗应该不会陌生。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少女,即能突出其体态之婀娜,又能突出其容颜之娇美。“豆蔻年华”一词也成为妙龄少女的代言词,并因此而隆重登上文学舞台。

 

       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豆蔻其实也是一味中药。它的基本功效就是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吴大真老师在本文中详细介绍豆蔻和豆蔻花的作用~~

 

化湿行气说豆蔻

 

       以“豆蔻”为名的中药共有四味,即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和肉豆蔻。这四种药材不仅名称相近,功能也相似,在临床中的应用大致相同。

 

白豆蔻

       我们先来说白豆蔻。白豆蔻又名圆豆蔻,最早见于《开宝本草》:“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经冬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可见,白豆蔻是一种泊来品,它原产自泰国、越南一带,后来传入我国。

 

       白豆蔻性味辛温,入肺、脾、胃三经,以“温化”见长。“温”即温中,也就是温补人体的中焦、中气;“化”即化湿,祛除体内湿气。

 

◎草豆蔻

       还有一种是草豆蔻。草豆蔻是由众多种子组成的种子团,它可以当成调味料来用,因为它不仅本身有一定的香味,还有去除膻味、怪味的作用,所以成为厨房中的常客。此外,草豆蔻也有一定的药用效果。中医认为,草豆蔻与白豆蔻的性味、归经相同,即能健脾又能燥湿,尤以“温燥”见长。因为草豆蔻多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这些地方本就多湿,草豆蔻偏又生于山地、疏林、河谷等湿气很重的地区,这就使它本身有很强的祛湿性。明代以前,南方的百姓经常将其当成调味料入食,就是因为它可以防治南方的瘴疠之气。所以凡是湿郁所导致的胃脘作疼,服用后效果最好。如果是体内有热邪的人,服用后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了。

 

◎红豆蔻

       红豆蔻是什么呢?红豆蔻之名始载于《药性本草》,顾名思义,因为它的外表为红棕色,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古代多认为红豆蔻就是高良姜,《本草纲目》也把二者合为一物,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红豆蔻的根茎在少数地区被当成高良姜入药,因为它们功效相同。但实际上,红豆蔻无论是从气味还是质量上来讲,比高良姜都要差些,所以后人将其称为“大高良姜”,以示区别。

 

       在红白豆蔻诸色花中,红豆蔻的花是最美的,它的花芯中有两瓣相并,形成一个“心”形,所以也被当成爱情的象征。此花在将开未开之时,非常丰满,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含胎花”。上面诗中所讲的“豆蔻梢头”其实就是指的这种花。

 

       红豆蔻性味辛热,能温中散寒,以“温里”见长。它还有一个功效,就是解酒。《药性论》说它“善醒于醉,解酒毒”,所以凡是饮酒过多导致的呕吐等不适,泡点红豆蔻花喝是有效果的。

 

◎肉豆蔻

       肉豆蔻又称肉果、玉果,俗称肉蔻,最早见于《药性论》。肉豆蔻也是一味常用的调味料,像我们平时煮肉时放的就是肉豆蔻。另外,肉蔻也有一定的药用作用。中医认为肉蔻偏于温脾止泻,治疗“五更泄”的名方四禅丸里面就用到了肉豆蔻。《本草经疏》认为其为“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所以对于脾胃虚寒气滞或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用肉豆蔻最好。

 

白豆蔻花:温养脏腑,祛除湿邪

 

       我们今天着重来讲一下白豆蔻花,金代名医张元素认为,白豆蔻有五种作用:“专入肺经本药,一也;散胸中滞气,二也;去感寒腹痛,三也;温暖脾胃,四也;治赤眼暴发,去太阳经目内大眦红筋,用少许,五也。”

 

       白豆蔻色为白,入肺,所以可治呼吸道病;白豆蔻能行气,所以可以散胸中的烦闷之气;理上焦寒是白豆蔻的专长,所以对于寒邪所致的腹痛也有效果,并有温暖脾胃的作用。此外,它还可用来治疗红眼病。 

       白豆蔻花的功效与白豆蔻是相同的,只是作用稍弱一些。大家平常服用时,可将3~5克豆蔻花,加水煎,对于呕吐、肚子胀、肠胃不适、肠鸣泄泻、红眼病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也可以用来煮粥。准备3克白豆蔻花,50克大米。将豆蔻花洗净,再将大米煮粥。煮熟时将洗净的豆蔻花加入,再煮一二分钟即可。如果没有白豆蔻花,也可以用白豆蔻取代。用白豆蔻的话,最好先将豆蔻煎汁(量也为3克),然后用煎取的汁液煮粥。

 

       但是白豆蔻不能炒。明代医家李士材在《本草通玄》中说:“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待诸药煎好,乘沸点服尤妙。”也就是说,如果拿白豆蔻煎药的话,也要最后才放入。

 

       但无论是白豆蔻花还是白豆蔻,都是温性的,所以上火的人勿服。

 

白豆蔻熟水,夏季难得的清凉饮料

 

       白豆蔻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祛掉皮,里面是一个呈球形的果实,我们把它称为蔻仁,我们上面所讲的白豆蔻指的就是这个。但这个果实里面并非包裹的一颗大的核,而是分成三室,每个室内有7至10粒种子,也就是说,蔻仁是个种子团。打个形象的比喻,蔻仁的整体布局就像人类居住的三室屋子,每个屋子又住着几个人。将种子团打开,这些单粒种子在中医上称为“蔻米”。豆蔻的“蔻”,就是物盛而多的意思,“豆”则是从象形的角度说的,这就是“豆蔻”名字的来历。

 

       不仅是白豆蔻的花和仁能入药,白豆蔻的壳也是可以入药的。白豆蔻壳又称“白蔻衣”。“衣”就是皮的意思,这是中医一种形象的称法。比如说绿豆皮称为“绿豆衣”,扁豆皮称为“扁豆衣”,鸡卵中的白皮则被称为“凤凰衣”。

 

       白蔻衣有什么功效呢?白蔻衣得的是蔻仁的余气。何谓“余”?就是别人剩下的。一个“余”字,一可表明于前者的继承关系,一来表示非主流,比较弱小。所以它的作用与蔻仁是相同的,但是药性较缓,它比较适合那些脾胃略有余滞的人,此时用白蔻衣就可达到宽胸理气和胃的效果了。

 

       关于白蔻衣,还有一则故事。中国词坛的第一才女李清照就喜欢将白豆蔻的壳煮成熟水喝。什么是熟水呢?我们知道,夏天现代人经常喝可乐、凉茶、橙汁等饮料来解暑,在没有饮料的古代怎么办呢?我们的古人是很聪明的,他们采用各种天然的材料,将其做成饮品来用,这就是“熟水”了。你可别小看这熟水,由于它们的取材绝对都是纯天然的,所以不仅口感特别醇正,保健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最早的熟水,大概就是我们这位才女发明的“白豆蔻熟水”了。

 

       《本草拾遗》记载,白豆蔻性味辛温,有化湿行气、暖胃消滞的作用。李清照有暑湿脾虚的毛病,所以她便想到把白豆蔻做成熟水来喝,以达到祛湿的目的。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将白豆蔻壳洗净,投入到滚水之中,然后在上面加个盖密封片刻,倒出来就可以喝了。不需要放太多,每次七八粒就够了,投得过少,香气不够,投得过多,香气也会变得浓浊,少了些许清新。夏天暑湿重,喝点豆蔻熟水不仅能健脾开胃,还有止呕的功效,是难得的夏季饮品。

 

       像我们上面所讲的白豆蔻花也可以做成熟水来饮用。如何做呢?将煮沸的水晾凉,然后将洗净的白豆蔻花放入玻璃杯中,冲入晾凉的白开水。之后将瓶口密封,静置一夜,这样瓶中的水便可将花香充分吸收。第二天,将烧开的沸水与前夜泡花的水兑在一起,加入适量的蜂蜜就可以饮用了。当然了,如果你不喜欢太甜的味道也可以不加蜂蜜。

 

       为什么不直接用开水冲泡豆蔻花呢?这是因为滚开的水会破坏花的香气,而用冷水浸泡,可以使花香充分析出,这样泡出来的香汤味道更醇正。 


       繁忙的都市生活,往往让我们忘记了享受生活。停下来泡杯香茶,品的不止是那淡淡的香气,还有人生的淡定和从容吧!

 

| 作者简介 |

吴大真,女,现任北京同济医院院长。著名中医药专家,著名健康科普教育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恒安中医院肾病科专家、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保健养生协会会长,北京国际医药学术研究促进会常务会长,中国药学会原秘书长,原《中国中医药报》社长、总编。

 

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师承中医泰斗秦伯未先生,对祖国医学有精湛的造诣。曾任甘肃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骨伤学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医药报社、同济医院、北京中医药进修学院、中国药学会、北京国际医药促进会、中国保健协会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工作。

 

来源:吴大真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