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啦,古人说霜降后是吃蟹季,吃货们可以大快朵颐了。
从节气而言,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那么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应注意些什么呢? |
2017年霜降
10月23日 13:26:36 – 11月7日13:37:44
【歌诀】
霜降露凝百草枯,
要护腰腿壮筋骨,
早晚温差寒暖变,
秋燥寒凉致病端,
动静结合防咳喘,
柿栗萝卜葱梨鲜。
霜降时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每天早晚温差加大,人们除了要适时添加衣服之外,还应格外重视腰腿部位的保暖;寒邪和燥邪易致咳喘、痹证等病发作或加重,宜加强防范;在饮食上宜进补,多吃柿子、栗子、萝卜、梨、洋葱等食物。
【节气特点】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逢每年公历的10月23一24日,从太阳位于黄经210°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秋天的夜晚地面上散热很多,当温度骤然下降到0°C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这种白色结晶体就是“霜”。一般来说,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更大。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们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意思是说,霜降节气时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也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养生要点】
【附】霜降食疗篇
◎四物炖鸡汤
【原料】母鸡1只(约1.5千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料酒、胡椒粉、生姜、细葱、味精、精盐、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鸡宰杀后,除净毛,剁去脚爪,剖腹清除内脏,冲洗干净,入沸水锅中氽一下。将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洗净,切成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生姜、细葱洗净,姜切片,葱切节,备用。将沙锅置武火上,掺入清汤,放入鸡、药袋烧开后,撇去浮沫,加料酒、姜、葱,改用文火炖至鸡肉烂熟,骨架松软,拣去药袋、姜、葱不用,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血补虚。
◎灵芝猪蹄汤
【原料】灵芝30克,黄精15克,鸡血藤15克,黄芪18克,猪蹄250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猪蹄去净残毛,刮洗干净,剁成小块。将灵芝、黄精、鸡血藤、黄芪洗净,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猪蹄同入沙锅,加水适量,先以武火烧开,后改文火慢炖至猪蹄烂熟,捞出药袋不用,加入味精、精盐调好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补血。
◎红萝卜无花果煲黑鱼
【材料】红萝卜500克、无花果6个、蜜枣3个、黑鱼1条(约600克)、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红萝卜刮皮、切块;蜜枣去核;黑鱼宰洗净,慢火煎至微黄,加入少许清水。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功效】润燥、补益、生津的作用,且清润可口、老少皆宜。
|作者介绍|
杨建宇,中医执业医师,研究员。北京知医堂中医诊所主任中医师,国医大师孙光荣传承工作室主任、中和医派掌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主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临床分会执行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养生保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中医慢性病防治产业促进会副理事长、全国慢性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继续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