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良医案】咳嗽痰多


屈××,男,68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61年11月23

 

积年饮邪内伏,乃肾阳衰退所致。近日来午后形寒,咳嗽痰多。脉沉弦,舌白。治投温阳化痰宣邪。

 

处方:制附子4.5g 制川厚朴3g 补骨脂9g 葱白头3枚 川桂枝4.5g 陈皮3g 炙紫菀9g 大红枣2枚 淡干姜3g 制半夏4.5g 光杏仁9g。5帖。

 

复诊:12月10日。

 

停药旬余,营卫未和。形寒恶寒,入暮加剧。咳嗽气促。脉仍沉弦,舌苔白腻。正气虚馁,痰浊逗留。续投温阳和卫。

 

处方:川桂枝9g 炙甘草1.8g 炙紫菀9g 白芥子(炒)9g 淡干姜3g 焦白术9g 制附子4.5g 光杏仁9g 制半夏4.5g 莱菔子(炒)9g。5帖。

 

复诊:12月16日。

 

连投温运卫阳,入暮尚形寒。高年阳衰气虚,再投扶阳益气,佐以化饮。

 

处方:制附子6g 肉桂片1.8g 制半夏4.5g 炙甘草2.4g 北细辛2.1g 焦苍术4.5g 莱菔子(炒)9g 淡干姜3g 补骨脂(盐水炒)9g 东白芍(炒)4.5g 大枣5枚。5帖

 

注:服后形寒恶寒、咳呛渐消,嘱常服黄芪膏,以固其本。

 

【按语】

 

望七之年,阳气已衰,卫外不固,寒邪易感。感则恶寒而引动伏饮,故咳嗽痰多。方用温阳和卫,涤痰化饮,乃标本兼顾之治。病既静止,故嘱服黄芪膏,以固其本。

 

|医家简介|

郭柏良(1884~1967年),别名郭纶,号闲云居士。江苏江阴人。自幼好学,专攻医书,先后从师叶杏林和苏州名医盛亮臣。5年之后,学成开业。适值是年时疫流行,病人接踵而至,蜚声沪上,尤其深得广东病人信仰。曾任上海粤商医院医务部主任,每天早晨7~9时义务应诊10余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1932年起任上海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当时中医界鉴于中医后继乏人,由国医公会推举郭氏创办中国医学院,郭氏任院长之职。郭氏热心中医教育事业,为发展中医事业,培养中医人才,作出很大贡献。

 

郭氏治病,从理论到实践,都遵循《内经》“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或先治其标而图治其本,且注重扶正,为其特色。

 

来源:36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