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良医案】便泄二例


医案1

 

周××,女,40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62年7月25日。

 

两日来形凛恶寒,身热不扬,胸痞泛恶,口不渴饮,便泄稀水。脉濡,舌白。症属内困寒湿,外感表邪。治宜温化疏和。

 

处方:粉葛根9g 川桂枝4.5g 炒陈皮3g 广木香4.5g 焦苍术12g 东白芍4.5g 赤茯苓、猪苓各9g 车前子9g(包) 制川厚朴3g 生甘草1.5g 南山楂炭9g 老生姜2片 玉枢丹分半(开水先送下)。2帖。

 

复诊:7月27日。

 

便泄已止,胸痞已宽;但湿滞与表邪未尽,脾胃运行未复。舌白,脉濡。再用前法。

 

处方:制川厚朴3g 生甘草1.5g 车前子9g(包) 东白芍4.5g 焦苍术6g 制半夏4.5g 川桂枝4.5g 老姜2片 炒陈皮3g 南山楂炭9g 大腹皮4.5g 缩砂仁2.4g(杵,后下)。2帖。

 

三诊:7月29日。

 

表邪渐清,湿滞已化,脾胃运行之能尚弱。舌苔薄白,脉来仍濡。续予温化和脾。

 

处方:制川厚朴3g 焦苍术6g 广藿梗9g 佩兰梗4.5g(后下) 南山楂炭9g 焦麦芽9g 炒陈皮3g 制半夏4.5g 佛手片3g 白蔻仁3g(杵,后下)老生姜2片。3帖。

 

医案2

 

张××,女,53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61年1月28日。

 

腹鸣便泄2天,胸痞。舌白,脉濡。此乃中阳不振,致胃气不和,脾气不运。治予温中以扶脾胃。

 

处方:制附子4.5g 炮姜炭0.9g 焦苍术9g 春砂仁3g(研,后下) 炒陈皮3g 青皮4.5g 江枳壳4.5g 补骨脂(盐水炒)9g 焦麦芽9g 煨木香4.5g 白扁豆9g。2帖。

 

复诊:1月31日。

 

脾肾阳虚,纳谷不化,便泄腹鸣。脉濡,舌白。治再温中培土。

 

处方:制附子4.5g 焦苍术9g 补骨脂(盐水炒)12g 春砂仁3g(后下) 炮姜炭六分 怀山药(土炒)12g 煨木香4.5g 炙升麻钱0.6g 煨葛根钱0.6g 炙甘草2.1g 煨肉果6g。3帖。

 

三诊:2月3日。

 

脾肾阳气渐复,便泄已止。舌苔已净。脾胃升降有节。再予益肾健脾,培养其本。

 

处方:制附子4.5g 炮姜炭1.5g 炙升麻3g 焦白术9g 春砂仁3g(杵,后下) 煨木香4.5g 炒陈皮3g 补骨脂(盐水炒)9g 怀山药(土炒)15g 白扁豆9g 制半夏9g 北秫米9g(包)。3帖。

 

【按语】

 

上列便泄二例,一为湿滞感邪而便泄,方投解表化湿,三诊即愈。一为脾肾阳虚而便泄,方用温阳固涩,三诊乃安。同是便泄而病因各异,立法施治,要在临床辨证。

 

|医家简介|

郭柏良(1884~1967年),别名郭纶,号闲云居士。江苏江阴人。自幼好学,专攻医书,先后从师叶杏林和苏州名医盛亮臣。5年之后,学成开业。适值是年时疫流行,病人接踵而至,蜚声沪上,尤其深得广东病人信仰。曾任上海粤商医院医务部主任,每天早晨7~9时义务应诊10余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1932年起任上海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当时中医界鉴于中医后继乏人,由国医公会推举郭氏创办中国医学院,郭氏任院长之职。郭氏热心中医教育事业,为发展中医事业,培养中医人才,作出很大贡献。

 

郭氏治病,从理论到实践,都遵循《内经》“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或先治其标而图治其本,且注重扶正,为其特色。

 

来源:36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