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小寒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是与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相比较而言的,“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未到达极点。小寒过后即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在养生保健方面中医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2019年小寒

1月5日23:38:52 – 1月20日16:59:26

 

 

《历书》有:

 

斗指戊,

为小寒,

时天气渐寒,

尚未大冷,

故为小寒。

寒下两点为冰,

释寒为冻。

旧岁已暮,

新岁將至。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三节气,

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今日小寒。

 

【气候特点】

 

     “小寒”时值阳历1月上半月,农历十二月(腊月)上半月。“小寒”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意思是天气虽然寒冷,但还不到最冷的时节,故名“小寒”。同时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在此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xiàng)。

乡,趋向。北飞雁已感知到阳气。 

二候,鹊始巢。

喜鹊噪枝,已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 

三候,雉始雊(gòu)。

雉,野鸡,阳鸟;雊,求偶声。早春已近,早醒雉鸠开始求偶。 

【小寒时尚】

 

小寒雅事:围炉,煮雪,烹茶,清谈。

三杯两盏淡酒,何惧晚來风急,一笑雪初晴。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寒冬之時应注意防寒保暖,日常饮食也应偏暖性食物,适当补益身体,涮羊肉火锅、糖葫芦、烤红薯等成为小寒時尚。

 

【小寒养生】

 

     真正意义上的天寒地冻是从小寒开始的。寒为冬天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易引起各种关节疼痛。中医认为肾藏精与冬气相通,因此,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

 

     小寒时节,是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此时因为天气寒冷,民间还有些很有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精神起居养生】

 

勤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而且有些人年复一年地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寒冷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的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这种冬季特有的抑郁情况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阳光可以让人很快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中摆脱出来,心情得到舒展。

 

     现代人还认为冬季的阳光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部分——称为“光养生”,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20—30分钟。

 

睡好子午觉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时(夜间11点~1点)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坚持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 

【饮食养生】

 

     在寒冷的季节,人的胃口总是不错,总觉得吃饱了才能抵御寒冷的天气。可食欲好了,难免会加重胃肠负担,此时不妨多吃些山楂。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具有消积化滞、开胃消食、收敛止泻、止呕止痛、活血化淤、驱虫解毒的功效。研究发现,100克山楂中含有89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胡萝卜的八九倍。另外,山楂还含有纤维素,它可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山楂中还含有类似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物质,能够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有利于消除食积,帮助消化。山楂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也有很好的作用。如果觉得把山楂当水果吃有些单调,可以把它做成山楂果脯等。 

     山楂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很广,据统计,它至少在50个中药方剂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用山楂水煎或制蜜丸,可治过食造成的食滞与消化不良,长期服用,有助于降低血脂,稳定血压;用神曲、麦芽、山楂制成的“焦三仙”,能止泻、治腹疼;山楂与月季花、红糖煮水,可以治疗因为受凉引起的痛经;山楂加上益母草能治疗产后恶露不尽;山楂加上丹参代茶饮可以缓解高血压、高血脂;经常用山楂、麦冬、荷叶泡水含漱,能滋阴、清热、解毒,对于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的口干舌燥非常有效。不过,山楂含果酸多,过食易伤脾胃,并腐蚀牙齿表面珐琅层,故不应一次吃得太多,也不宜空腹吃,食后则应漱口。

 

     孕妇一般都喜吃酸食,但却不宜吃山楂,因山楂可活血、破气,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可能会诱发流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以及胃酸过多者,应慎吃山楂。

 

     山楂对人参等补益性中药有抵消作用,因此,凡进补者,不应吃山楂。另外,熬煮山楂不应使用铁锅,因其中的果酸与铁作用,会生成一种对人有毒的化合物。

 

【季节好发病及认识误区】

 

     皮肤瘙痒是冬季困扰很多人的疾患,它常因寒冷诱发,多发生于秋末、冬季气温急剧变化时,特别是从寒冷的室外骤入温暖的室内或在夜间脱衣睡觉时,便开始瘙痒。老年人皮肤萎缩、汗少,又缺乏皮脂滋润,皮肤血运障碍,营养匮乏,易受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更易发生冬季皮肤瘙痒。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辨证分型很多,老年性冬季皮肤瘙痒大多属于血虚风燥型,症见皮肤瘙痒,发无定处,夜间尤甚,难以入眠,周身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经久不愈,冬重夏轻,伴倦怠无力,大便艰涩,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应予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中药调理。此外,洗澡时应选用温和的最好是偏弱酸性的沐浴乳,洗澡时水温不宜太高,洗澡后趁皮肤还未全干时立刻涂抹上滋润的身体乳液,尤其是四肢等特别干燥的部位。

 

【本节气养生提要】

 

1、天寒更要适度运动,舒经活络保阳气。

2、冬藏不忘助消化。

3、警惕皮肤瘙痒。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猪皮冻

     新鲜猪皮250克,刮除皮下脂肪层,切成细丝。当归、黄芪、防风各20克,用纱布包。把药材与猪皮放一起,加水炖2小时,成凝胶状,加适量盐,室外凝结成冻。 

     点评:猪皮味甘咸、小寒、无毒,可润肌肤,助发育,止血,抗老防癌;当归可补血,血行风自灭;防风能祛风除湿。此菜可有效地改善机体生理功能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使皮肤保持湿润状态,延缓衰老。

 

◎海参粥

     水发海参(切碎)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少许葱姜食盐调味。 

     点评:海参性微寒,味甘、咸,可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止血。主治精血亏损,虚弱劳怯,阳痿,梦遗,肠燥便秘,肺虚咳嗽咯血,肠风便血,外伤出血。此粥可促进机体细胞的再生和机体受损后的修复,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