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医案】多发性子宫肌瘤


张某某,女,41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91年7月10日)

 

多发性子宫肌瘤确诊三年余,近日作B超确定最大的一个肌瘤直径约7.9cm。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至10余天。每次月经后一身疲乏无力,面色萎黄,血色素降至7克。

 

诊脉濡滑且数,舌红苔白,夜寐梦多。肝胆郁热,血分瘀滞,先用清泄肝胆,并活血化瘀,以消其瘤。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三棱6克。7付。

 

二诊(1991年12月16日)

 

上方服后自觉舒适,夜寐安稳,烦躁减轻,月经量减少。患者每月服上方约20付。近日B超检查,肌瘤缩小,最大者直径为6.7cm。微觉疲乏无力,诊脉濡滑,按之力弱,舌红苔白且润,络脉瘀阻,气分不足,改用益气化瘀方法。

 

黄芪20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茜草10克,大黄1克,水红花子10克。7付。

 

三诊(1992年1月11日)

 

上方服20余付,自觉气力有增,精神好转,近日夜梦较多。诊脉弦滑,按之濡数,舌红苔白,仍用益气化瘀方法。

 

黄芪2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夏枯草10克,苏木10克,马鞭草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四诊(1992年1月18日)

 

近日B超复查,仅发现一个肌瘤,直径为3. 1cm,其余肌瘤均已消失。患者自述原有乳腺增生,两乳房胀痛,药后也显著减轻。诊脉濡滑,舌白苔腻,仍用前法进退。

 

黄芪20克,牛膝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马鞭草10克,苏木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瓜蒌30克。7付。

 

五诊

 

上方续服至今,经B超复查,肌瘤直径已缩至2.6cm。脉仍濡滑,继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法。

 

黄芪20克,马鞭草10克,苏木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水红花子10克,瓜萎仁30克,丝瓜萎10克,桑枝10克。7付。

 

六诊(1992年6月20日)

 

上方续服1月,一切感觉良好,月经时间经量均已正常。脉仍濡滑,继用前法增损。

 

黄芪30克,苏木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三棱6克。7付。

 

七诊(1992年8月15日)

 

近日复查B超,肌瘤全消。月经复常,食眠均佳,脉象濡滑。病已向愈,再以前法加减,以资巩固。

 

黄芪30克,马鞭草10克,苏木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当归10克。10付。

 

【按】

 

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大者直径7x9cm,经过近一年的中药治疗,肌瘤全消。

 

本案的治疗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诊用清肝热与活血化瘀并重,用药5个月,瘤体已明显缩小。此后为第二阶段,根据脉象濡软,以及病情需长期治疗这一情况,决定改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法。主用黄芪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气充则血得行,活瘀而不伤正。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瘤体日渐缩小,直至全消。其所用活血药物并不多,出入于丹参、茜草、赤芍、马鞭草、苏木、三棱、当归等药之间,每诊必变换数药,而基本治法益气活血化瘀不变。体现了治法不变而用药灵活的特点。

 

总之,象子宫肌瘤这样实质性瘤体的消除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患者必须有耐心坚持治疗。医生则在把握其病机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基本的治法,不能朝三暮四。若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恐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医家简介|

赵绍琴(1918-2001),北京市人,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

 

来源:摘自《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