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医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吴xx,女,52岁,干部。

 

【辨治经过】

 

初诊(1974年12月6日)

 

胸闷心悸及早搏已二年,近一年来早搏频繁。目前胸闷心悸,睡眠时好时差,四肢麻木,尤以下肢为甚,目干羞明。脉细带数(88次/分),兼有结代,舌质胖,苔薄腻。

 

北京某医院诊断“冠心”。1974年11月5日在上海某医院检查,心电图:心率94次/分,频发性室性早搏;胸透:主动脉伸展迂曲,左室稍丰满。

 

胸阳弊阻,气失宣通,络脉瘀塞,血流不畅。治拟温通心阳,理气化瘀。

 

桂枝二钱,瓜蒌皮三钱,旋复梗三钱,郁金三钱,赤白芍各三钱,枸杞子三钱,降香二钱,炙甘草二钱,茶树根一两,青陈皮各二钱。六剂。

 

二诊(12月13日)

 

服上方后,感觉口干,各症如前。

 

原方去桂枝、降香,加佛手片三钱。六剂。

 

三诊(12月20日)

 

自觉心悸,胸闷、下肢麻木等症均减轻,心率82次/分,早搏10次左右/分。再守原意。

 

瓜蒌皮三钱,旋复梗三钱,郁金三钱,赤白芍各三钱,炙甘草二钱,枸杞子三钱,佛手片二钱,茶树根一两。四剂。

 

四诊(1975年1月7日)

 

上方加减,共服18剂。胸闷已除,心悸基本消失。脉细带数(88次/分),无结代。

 

本院心电图复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103次/分),早搏消失。患者从楼下步行到二楼,故心率较切脉时增快。

 

【按】

 

本例为集体讨论诊治。患者胸闷,心悸,脉结代已久,某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初诊一月前心电图检查:频发性室性早搏。初诊时脉象结代。病由胸阳弊阻,气失宣通,络脉瘀塞,血流不畅所致。首用桂枝薤白栝蒌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以温通心阳为主。

 

黄医师所以未用薤白头、代赭石,前者因有强烈的葱蒜气,患者曾服此药,容易引起泛噁;后者因患者经常胸闷,用重镇之品,恐引起窒息感。方中旋复梗消痰顺气,郁金理气解郁,降香降气宽胸,瓜蒌滑润散结,此四味有不同程度的“扩冠”或降血脂作用。茶树根对控制早搏有一定的疗效。二诊时患者口干,故去桂枝、降香之辛温。以后续予原方加减,先后共计服药30余剂,胸闷已除,心悸基本消失,脉无结代,遂携药离沪返京。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 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