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医案】胁痛 – 胆囊炎(2)


 

陈xx,女,42岁,工人。

 

【辨治经过】

 

初诊(1975年1月10日)

 

六年前患胆囊炎,以后每年发作,去年发病两次。近来右胁时时疼痛,牵及右肩酸痛,纳呆,食后作胀已二月余。面色萎黄,口干且苦,大便燥结,数日一次,尿黄。舌苔薄,脉细弦。此为肝胆湿热未清,气机郁滞,化火伤阴之象。治拟疏肝利胆,泻火养阴之法。

 

柴胡二钱,制大黄三钱,赤白芍各三钱,延胡索三钱,木香三钱,郁金三钱,元明粉三钱(分冲),金钱草一两,北沙参四钱,麦冬三钱。六剂。

 

二诊(1月16日)

 

服药后右胁疼痛明显减轻,大便每日一次。苔薄黄,脉细弦。再拟前法加减。

 

原方去元明粉。六剂。

 

三诊(1月23日)

 

近来未见胁痛,惟少腹微微作胀,略感头晕。气阴未复,胃纳较差。舌淡红,苔薄,脉细弦。症防复发,再从前法加减。

 

北沙参四钱,麦冬三钱,柴胡二钱,制大黄三钱,赤白芍各三钱,延胡索三钱,木香三钱,郁金三钱,金钱草一两,焦查麯各三钱。六剂。

 

【按】

 

本例属肝胆气滞,湿热壅阻,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胁痛、口苦、纳呆腹胀、便燥尿黄等一系列症状。故处方以疏肝利胆泄热为大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大黄与元明粉同用,泻热通腑,配合郁金、金钱草等利胆作用颇为显著。因久病未愈,经常发作,脾胃不健,饮食减少,苦寒攻下药不宜久用,故二诊起即除去元明粉。三诊加焦查麯以和胃消食。鉴于患者形瘦色萎,口干,故加沙参、麦冬之类以清养气阴,贯彻于治疗的始终。此类病人今后不但要注意饮食之调节,当大便不通畅时,必须及时服用利胆通便之剂,以防复发。

 

【综述】

 

胆囊炎中医属“胁痛”范畴。胆为中清之腑,输胆汁以传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行为顺。凡情志怫逆,寒温不适,嗜食甘肥,虫积扰动等因素,均能诱发,尤以后二者为主。治疗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为主要法则,以大柴胡汤、承气汤为常用方剂。

 

大便秘结者攻泻药用量宜重,但脾胃虚弱者又不宜连续猛攻。顾案大便干结,仅用生山楂、槟榔以破气消食通便,陈案大便数日一行,故用大黄、元明粉以泻腑实,大便通利后,即将元明粉除去。如湿热熏蒸,胆汁外溢,浸淫肌肤,发生黄疸,可加茵陈、山栀;如湿热郁久,煎熬而成结石,除重用金钱草外,可加海金砂、鸡内金;如夹有蛔虫,可加苦楝根皮以驱蛔,或吞乌梅安蛔丸一钱半,一日二次亦可。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 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