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某,女,65岁,病案号178799。
初诊(1965年10月31日)
右上下肢关节痛、两手麻木三个月。今年8月1日不慎跌倒,发生四肢不能动,十多天后虽能动,但出现右肩关节、右下肢疼,两手麻木不能紧握,汗出恶风,舌苔白,脉弦细。
此血痹之病,属太阳表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苓术防己方证:
生黄芪五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苍术三钱,茯苓三钱,防己三钱,大枣四枚。
复诊(11月6日)
上药服六剂,汗出减少,右上肢疼减,两手麻木皆减轻,但仍握拳不紧,右臂时感刺痛。仍继服上方增生黄芪为八钱。
三诊(11月20日)
汗出已很少,两手麻木明显减轻,左手已能正常握拳,右手仍不能紧握,右臂外倒刺痛减,仍继服上方12剂,诸症已。
【按】
痹证之中,常见外有风寒在表、里有水湿停滞之证,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激动里饮,变证百出。此时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湿祛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
桂枝加苓术附汤方证主症:腰、膝、肘关节痛,头项强痛,或心悸,或胃脘痛,汗出恶风,四肢常冷,口中和,舌苦白,脉弦。
方药: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三钱,茯苓三钱,炮附子三钱。
本方证不仅是外寒里饮,而且也有陷于表虚寒的少阴证。因此治疗不但用桂枝汤及苓术解表和利水,同时更用了附子温阳强壮。胡老治疗痹证应用最多的是本方药。又当关节疼偏在一側时,认为是瘀血阻滞,常加入少量大黄以活血通络,在其他方证见到一側偏痛时也可加用大黄,也是经验之谈。
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敗疮,排脓止痛,大风癩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是由于表虚水湿邪气不去,而形成的痹痛、麻木不仁、疮痍等,均有用本药的机会。
|医家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