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学界仍未就“夜尿”的定义达成共识,但普遍均认同,如病人一晚小便的总尿量是整天的3%以上,或每晚小便的次数(包括早上起床的第一次)多于两次或以上,而情况持续,则属于患有“夜尿症”。
寒冬夜晚,躲在暖暖的被窝好享受。啊,突来一阵尿意,上床前不是才尿过?好不容易培养出的睡意,瞬间中断。“夜尿”不只是上了年纪长辈的困扰, 也有不少中壮年人因为失眠或其他因素,夜尿频频。夜尿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不能以“只是老化”等闲视之。
现年42岁的黄小姐4年前发现自己患上“夜尿症”。当时每晚只要入眠,尿意就会袭来。每晚最少要上5至6次洗手间,平均每小时都要起床上厕所,每晚睡眠时间只有约3个小时。夜尿症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很大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变得害怕去旅行,上班前不喝水,到公司才放心喝水。
夜尿症并非中年或老年人的专利,虽然年纪越大患上夜尿症的比例较高,但调查发现,年龄在25岁以下也有近1成2的女性会患上夜尿症。另外,超过6成的患者认为夜尿会影响睡眠质素,还有3成的女性认为夜尿会影响工作。可悲的是,超过78%的女性都不认为尿失禁是病,而且大部份女性都觉得这个问题难以启齿,只有28%的妇女会去求医。
成因:
1.肾阳不足
肾阳就是一个人身体内的火,缺乏了这团能量之火,水液就不能蒸腾,于是便容易滞留在体内,膀胱气化不利,结果小便量增多,尤其在晚间阳气虚衰尤甚。肾阳不足,多见于老年人,但年少者亦可因房事过多、过劳、长期压力、孕期、产后、大病、久病或不当饮食引致。肾阳不足的人夜尿次数多,且排出的小便清长,平时因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而容易怕冷,特别是腰部以下感觉寒冷,也可出现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2.中气不足
中气不足的意思是指脾胃气虚,脾胃负责运化食物和水谷,人在出生后要透过不断饮食维持生命,饮食进入体内便要经脾胃将食物转化做对身体有用的精气,所以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经脾胃运化,脾气散精,上输于肺,肺朝百脉,输布全身,如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缺乏活动,反复泄泻等影响脾胃功能,脾胃一虚,水液代谢便会受影响。因中气不足形成的夜尿可在尿量不多时仍频频有尿意,小便清澈,在日间也容易尿频。其他身体状况如神疲体倦、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胃口欠佳、食后腹胀、大便偏烂等都是中气虚者常见症状。
3.湿热下注
由于脾胃或肝胆湿热,影响水液及气机的输布,湿热熏蒸下焦,形成尿频和夜尿问题。湿热下注患者可在日间或晚上尿频,小便短赤、混浊,颜色往往较深,在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尿频情况加重,身体其他症状包括易倦、消化不良,容易长疮疡粉刺,女士白带增多等。
4.心阳不足
因为阳气不足,阴寒偏盛,影响水液代谢,使膀胱气化功能转差,在晚间便出现不能憋住小便的问题。肾阳虚证和心阳虚证属性都属阳虚,但具体症状不同,心阳虚者以形寒肢冷、心悸虚怯为主症,严重时喘息抬肩、呼吸短促困难、面色苍白无华、头面或全身浮肿、倦怠,属于中医的重证。
5.肝郁气滞
肝郁的成因是精神紧张或压力所导致,可由于外部工作忙碌、人际关系紧张,或由于内部思虑过多、无法适应压力。紧张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所以常觉得肌肉酸痛绷紧,摸上去有很多结节,美容院或推拿店会形容其为“淋巴塞”,实则是久郁成瘀,而导致肌肉、筋膜、软组织与经络变形、钙化缺水或浮肿。肝郁气滞也会影响小便,患者很容易有尿意,但每次尿量不多,即使要去夜尿次数频密,但每次小便量很少,急尿感觉却要患者非起身上厕所不可。这和肾虚的小便清长有分别,肝郁病人尿意很频,主要是因为紧张影响气机所导致。只要疏肝理气便可将尿频尿急问题改善。
若果不幸出现夜尿滋扰,也不用太担心,运用针灸,临床证实对防、治夜尿有奇效。
处理方法:
针灸: 针刺风池、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和太溪等穴,佐以艾灸,隔日1之,7次为一疗程,可补气养心、温肾壮阳、疏肝理气、利湿排毒、益智安神,以达防、治夜尿之效,还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和健脑强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