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黄褐斑,不要急于求成,从内调理慢慢来


      几年前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广告“xx带给你由内而外的美丽”,让很多爱美的女性明白仅仅外表漂亮还不够,更需要读书提高自己内在的修养。当然,如果脸上有了黄褐斑,那还是需要寻求办法尽量祛除的~

 

原文导读 

      黄褐斑是爱美人士的噩梦,而且由于其特殊的色素生成及代谢特点,黄褐斑一般都很难去除。很多急于求成的人士会选择高价采用皮秒激光等医疗手段去除黄褐斑,但复发率高,还容易留下瘢痕。其实,黄褐斑虽说是面部瑕疵,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内部。四川名医张耀老师有一自创养颜祛斑方,或可耐心一试——

 

养颜祛斑方

 

【药物组成】

      熟地黄30g,当归15g,人参10g,淫羊藿15g,鹿茸5g,砂仁6g,枸杞子15g,沙棘15g,覆盆子15g,槐花10g,蛇床子15g,珍珠粉0.5g,甘草6g 

      水煎或制成蜜丸服用。可根据不同情况加入薏苡仁、百合、白芷、白及、山药、丹参、牡丹皮、槐花、蛇床子等。

 

【功效】补肝益肾,养颜祛斑。

 

【主治】黄褐斑。

 

【方义】

      人的容颜与内在脏腑、气血、经络有着互为表现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人体气血是一个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气血调和则皮肤光泽红润。

 

      所谓气即阳气,阳气是身体的“面子”,它不仅能“肥腠理(肌肤)”“荣四末(四肢)”,而且能“内注五脏六腑”,营养内外上下。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血液的营养和滋润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皮肤润泽有华,机体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如果体内的气血循环失衡,就会导致皮肤的病变。

 

      本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睡眠不足,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或气郁日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斑;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动不足,过食油腻,过度节食,损伤脾胃,脾虚失运,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而发斑;肾藏精,属水,水亏则火旺,津血暗耗,不能濡润于颜面而发斑。病机为肝脾肾虚,气血不和,不能上荣于面。

 

      方中熟地黄、当归、人参、淫羊藿、鹿茸、枸杞子、沙棘、覆盆子、珍珠粉等,古籍记载有治疗“烫伤”“烧伤”“长肌肉”“充肌肤”“悦颜色”“驻颜”等功效。人参有美容、润肤、抗衰、防皱的功效;当归软化皮肤,抗紫外线,增加细胞活力;熟地黄、鹿茸、淫羊藿、沙棘、枸杞子等直接拮抗自由基,可增强自身SOD活力而美容;沙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有效阻断因肌肤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防止肌肤的过早老化,修复受损的皮肤细胞组织,达到美容养颜作用;覆盆子含羟基苯丁酮,有生发美容作用;《海药本草》言珍珠粉“除面干”“解毒生肌”。

 

      白及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挥发油及黏液质等,自古以来是靓容良药,具有紧致、靓白皮肤,祛斑、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薏苡仁具有清热利湿排毒的功效,其中所含的薏米酯、亚油酸甲酯等成分,能改善和增进体内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脂褐质的形成,从而减少和消除老年斑;百合滋阴化燥,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对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有益;丹参去瘀,瘀去则新生,能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牡丹皮清血分热毒,有透皮作用,热毒去则斑无形可依;槐花、蛇床子等药物具有植物防晒剂作用。

 

附:黄褐斑的预防与调护

 

  1. 科学合理饮食,保持膳食平衡,多吃粮食、豆类、蔬菜及水果。忌食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 坚持运动。
  3. 稳定情绪,缓解压力。
  4. 保证足够的睡眠。
  5. 适度和谐的性生活。
  6. 清洁、保湿与防晒。户外活动坚持正确使用防晒霜,打深色防晒伞,穿深色衣服,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室内防止紫外线、红外线照射,抵挡皮肤杀手。
  7. 禁烟酒。
  8. 长期服用避孕药、苯妥英钠、氯丙嗪、螺内酯等药物可诱发黄褐斑,应避免滥用。
  9. 勿用劣质化妆品、护肤品。以免损伤皮肤,诱发黄褐斑。

 

》》编后语

      黄褐斑属中医“面尘”、“黧黑斑”范畴,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女性。其特征为:颜面部有对称性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局部多无自觉症状,发病率较高,病情亦较顽固。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等均为本病的主要诱因,内分泌紊乱、皮肤微生态失调和自由基损伤是其主要病机,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可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在黄褐斑的治疗中优势明显。

 

      附:“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的体会”节选。文中药物和思路仅供参考。

 

      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主为肝郁、脾虚、肾虚。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使面生肝斑。临床治疗常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

 

1、肝郁气滞

      患者多因情志不畅,致气机阻滞,气血瘀滞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患者以女性多见,皮损为褐色或红褐色,胸胁胀满,月经不调,经前双乳胀痛,烦躁易怒,斑色加深,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方选加味逍遥散加减。药用:当归、赤芍、柴胡、黄芩、莪术、薄荷、红花、甘草、郁金、香附。经血不调加丹参、坤草;痛经者加元胡、五灵脂。

 

2、脾虚湿盛

      劳倦过度,饮食失节致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湿邪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不能濡润颜面而发。可见斑色灰褐或淡黑,对称发生于颧、颊、额等处,伴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月经后期经色浅淡,舌质偏淡,苔多白腻,脉濡弱。治以健脾利湿,行气化瘀。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云苓、白术、扁豆、陈皮、生苡米、砂仁、郁金、川芎、甘草。腹胀纳差加炒山药,厚朴、玫瑰花等。

 

3、肾虚

3.1 肾阴虚

      劳倦伤肾、房事不节,致肾精暗耗,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伤肤络,不能荣养颜面而发。症见斑色深褐或黑褐,形如蝴蝶,日久不退,伴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月经先期,经色黯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化瘀祛斑。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丹皮、泽泻、山萸肉、山药、赤芍、牛膝、红花。虚火盛加知母、黄柏;精神抑郁加合欢花、凌霄花、栀子。

 

3.2 肾阳不足

      房劳伤肾或阴损及阳或久病失养致阳气虚衰,均使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气血失于温煦,瘀滞于颜面而生斑。症见斑色灰黑,面若蒙尘,呈蝶状、地图状满布颧颊,伴腰膝冷凉、四末不温、小便清长、月经后期色暗有块,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治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

 

      方用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菟丝子、鹿角胶、牛膝、丹参。

 

|作者简介|

张耀,男,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首届名中医、四川省卫生厅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首届杰出青年中医、绵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绵阳市科技拔尖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四十余年。

 

来源:选自《张耀医学新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耀,张一琳著),转自“悦读中医”公众号(ID:ydzhongyi),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