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某,男,35岁,病案号173044。
初诊(1966年10月16日)
头痛、头晕五六年,多方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变,常服西药止痛片暂缓其痛,而不能除其根。也曾多处求中医治疗而无寸效,吃过的蝎子、天麻、川芎等可用斤计。近头痛发作发无定时,但多发于受凉或受热后、疲劳或睡眠不足后,痛多发于两側,左多于右。
来诊刻下:除感咽干思饮外,他无明显不适,舌苔白薄,脉弦细。此属少阳阳明合病,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
柴胡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半夏四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生石膏二两。
结果
上药服三剂,症已。
【按】
本例虽西医诊断未明,但从症状、治疗方药、治疗效果看,不能排除慢性咽喉炎。但无论西医诊断为何病,凡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再进一步辨明是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方证,据证用药,故多年痼疾却见捷效。反之不辨证、不辨方证一味地用所谓川芎、天麻、全蝎等止痛药,是很难收效的。
|医家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