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医案】崩漏


 

赵某,女,22岁,学生。

 

初诊(1966年4月5日)

 

2年来月经淋滴不断。16岁即来月经,前三个月不规律,但半年后大致正常。缘于年前撤暖气时,过于劳累而感冒,适月经正行,没想到感冒愈后,月经淋漓至今未止。曾到妇科多次检査,未查清病因,服用止血药毫无收效。又找中医治疗,服汤剂、丸剂等,症有增无减。托亲友介绍找胡老诊治。

 

近来症状:月经淋漓不断,色淡红,有时见小血块,时有腹隐隐作痛,常乏力、头晕、或头痛,口干,纳差,或心烦,手足心热,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细。胡老与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生地艾叶:

 

柴胡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半夏四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当归三钱,川芎二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三钱,苍术三钱,泽泻三钱,生地五钱,艾叶三钱。

 

结果

 

上药服10剂血止,嘱继服原方巩固疗效。三月后其同学告之月经正常。

 

【按】

 

本例辨证用方实耐人寻味。一般而论,长期月经淋漓不断,当首先考虑血虚、血瘀,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肾不摄血、气衰血脱等,本例何以用小柴胡汤?复习一下胡老对小柴胡汤的论述可冀拨云见日。

 

《伤寒论》第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胡老在注解此条时写道:“外感初传少阳,柴胡证往往四证不备,医者不知用小柴胡汤,因使风寒小病久久不愈,此例甚多,宜注意。”

 

又《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ー):“《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对此胡老注解谓:“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

 

可见胡老对小柴胡汤的方证深深理解,一看本例症状就能判定为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故服之很快起沉疴。由此也可体会到,胡老所提出的“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的观点是一生医学实践总结,是科学的论断。

 

|医家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