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井穴的主治作用


      经络腧穴之妙,在于这是人体自带的微调系统。只需了解经脉循行和穴位位置,则很多疾病可以应手而解。比如,人们所熟知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这些都分布在肘膝部以下,古人将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可治疗很多疾病。

      本文中,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赵彩娇教授根据古籍资料详细分析介绍了五输穴之井穴的功效,读来令人眼前一亮。


 

      井穴是五输穴的第一个穴位,十二经脉各有一穴,位于手足之端。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针灸大成》亦曰:“所出为井,井象水之泉”。二者将井穴喻作水之源头,喻人体二十七脉之气上下循环出于全身,皆是以井穴为起点,如泉水之源头。

 

      《灵枢·根结篇》中又将“根”归于井穴,隐含有井穴为脏腑、经气之根本的含义。

 

      可见,井穴是临床要穴之一,对于脏腑气血、经脉之气的调节,井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古医籍文献的学习,偶有所得,现将井穴的主治病症归纳总结如下。

 

1、用于急救

 

      井穴可用于急救,这在古医籍中有很多的记载,如:

 

  • 《素问·缪刺论》曰:“……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立已”。 
  • 《针灸大成·卷五》曰:“人病尸厥暴死,脉犹如常人而动,……可初刺足太阴脾隐白,二刺足少阴肾涌泉,三刺足阳明胃厉兑,四刺手太阴肺少商,五刺手少阴心少冲,五井穴各二分,左右皆六阴数。” 
  • 《针灸甲乙经·阳脉下坠阴脉上争第三》亦曰:“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隐白及大敦主之。” 
  • 《类经图翼·经络·手太阴肺经》在少商主治中记载有:“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二井穴,凡初中风,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冲、中冲、关冲、少泽、商阳,使血气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

 

      可见,运用针刺隐白、涌泉、厉兑、少商,少冲、大敦、中冲、关冲、少泽、商阳等井穴可治疗尸厥。

 

      因井穴位于四肢末端,是十二经脉的起止穴,又是阴阳之气交接会合之处,故针刺井穴可开窍醒神。井穴治疗急症除在古医籍中有记载外,现代临床上常用以抢救晕厥、休克之类的疾病,各井穴为神志昏迷的急救穴,实证针后放血,虚证只针不放血。

 

2、主治心下满及阳虚证

 

      井穴可治疗心下满之病证。《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关于“井主心下满”者,指各经井穴可以治疗各经所属脏腑病变出现的“心下满”症状。

 

      如《针灸聚英》所记载的各脏腑病变皆有心下满的症状,凡有心下满症状者皆可取各自所属的井穴治疗,“徦令得弦脉,病人善洁,面青善怒,此为胆病也,若心下满当刺窍阴井,……假令得弦脉,病人淋溲难,转筋,四肢满闭,脐右有动气,此肝病也,若心下满当刺大敦井,……假令得浮洪脉,病人面赤,口干,喜笑,此小肠病也,若心下满刺少泽井,……假令得沉迟脉,病人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氙,此肾病也,若心下满刺涌泉井……”。

 

      井穴可治阳虚证。《难经·六十三难》曰:“……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井穴位于四肢末端,《六十三难》将井穴类比取象为东方和春,而四方中以东方为日出方向,四季中以春为万物生发之季节,即井穴为阳气生发之处,故可振奋阳气治疗阳虚证。如《素问·水热穴论》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故取井以下阴逆……”。

 

      因此,在临床上,用指压、温灸或针刺补井穴可起振奋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3、主治热病及血证

 

      井穴具有清泻热邪的作用,可治热病。

 

      《灵枢·热病》篇所记载59个治疗热病的特效穴中,井穴占了12穴,如:“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热病体重,肠中热……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胳,得气也。……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薤叶。……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针灸大成》亦记载了井穴治热证,如“人病气满,胸中紧痛,烦热,喘而不已息。……可刺手阳明大肠井穴商阳也”、“病人心痛烦渇,臂厥,胁肋疼,心中热闷,呆痴忘事,颠狂。……可刺手心经井穴少冲”等。

 

      在临床上,许多井穴不仅可以治疗所属经脉和脏腑的热证,还可以治疗全身发热的病证。运用井穴治热证,手法上多以点刺放血为主。

 

      井穴治疗血证,古医籍中有很多记载,如《针灸大成》:“…鼻衄唇喎,…可刺足阳明经井厉兑”、“…鼻流血,…可刺足太阳膀胱经井至阴”、“隐白主衄血……妇人月事过时不止”、“涌泉主咳吐有血……鼻衄不止”、“大敦主妇人血崩不止”。

 

      因肝藏血,脾统血,而妇人以血为本,故临床上多以肝经井穴大敦、脾经井穴隐白治疗妇人经血过多、崩漏之症。

 

4、主治邪客络脉之证

 

      邪客络脉,缪刺井穴。

 

      《素问·缪刺论》曰:“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未,其气无常处,不入经俞,命曰缪刺。”

 

      《素问·谬刺论》详细论述了邪客于各经络脉谬刺井穴的方法,如“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声,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左刺右,右刺左”等等。

 

      《灵枢·动输》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

 

      由此可知,井穴位于四末,四末乃阴阳之气交通汇合、络脉布散之处,而邪客络脉左右交注,故缪刺井穴可达祛邪通络,交通阴阳,恢复经络之气正常运行的目的。

 

5、主治中风偏枯

 

      大接经主治中风偏枯。

 

      《医学纲目》记载:“大接经从阳引阴,治中风偏枯……大接经从阴引阳,治中风偏枯……大接经皆取十二经井穴也。”

 

      《卫生宝鉴·大接经从阳引阴治中风偏枯》记载:“大接经从阳引阴治中风偏枯,足太阳膀胱之脉,出于至阴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金。……手太阳小肠之脉,起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中为井。”

 

      临床运用通过按一定顺序针刺十二井穴的大接经法治疗中风偏枯常获良效,大接经法依证不同有“从阳引阴”和“从阴引阳”二法。

 

      “从阳引阴”适用于阴病在阳证,即由于阴寒所致的阳经分布区的肢体不适,选穴从足太阳经井穴至阴开始,依次按十二经流注顺序针刺,即为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足窍阴→足厥阴大敦→手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历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

 

      “从阴引阳”适用于阳病在阴证,即由阳热所致的阴经分布区的肢体不适,选穴则是从手太阴井穴少商开始,依次按十二经流注顺序针刺,即取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历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足太阳至阴→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足窍阴→足厥阴大敦。

 

6、主治脏腑病及神志疾患

 

      “病在脏者取之井”。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而井穴如水之源头,为脉气所发之处,故具有很强的循经治疗作用,可以治疗经脉所属的相应脏腑病证。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灵枢·五邪》曰:“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等。说明井穴可治疗脏腑病。

 

      井穴具有安神镇静之作用,可治疗神志疾患。在临床应用中,井穴还可治疗颠、狂、病、失眠、小儿惊风、忧郁症等多种神志疾患,古医籍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如:

 

  • 《太平圣惠方》曰:“小儿夜啼,……灸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 《针灸大成》曰:“……呆痴忘事,颠狂。……可刺手心井少冲。” 
  • 《针灸大成》曰:“厉兑主……狂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 《千金翼方》曰:“狂走癫厥如死人,灸足大敦九壮。” 
  • 《千金要方》曰:“涌泉……主癫疾”。 
  • 《备急千金要方》曰:“治诸横邪癫狂针灸图诀,……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歌诀中所言“鬼信”即为少商穴、“鬼垒”即为隐白穴也。

 

7、主治疟疾

 

      井穴具有截疟治疟之作用。疟疾为邪伏于人体半表半里之间,阴阳交争而发病,井穴是经脉阴阳之气交会之处,刺之则可调和阴阳以祛邪,故井穴还具有截疟的作用。

 

      《素问·刺疟》记载:“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又曰:“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

 

      由此可见,取井穴治疗疟疾,可根据病情而运用不同的刺灸方法,如疟疾病人脉搏小实急者为阴邪盛,治疗须以灸治之,并刺井穴以泻经络中的邪气;诸疟脉伏而不见是邪气盛之故,急刺十指间出血以泻其邪,血出邪去,病必自止矣;身体轻微疼痛者,刺诸阴经井穴不出其血,间日一次。

 

      另外,《素问·刺疟》还指出了刺井穴治疗疟疾还要根据发病部位先后来选穴的原则:“刺疟者,必先间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编后语

      一个井穴就有这么多妙用,太令人吃惊了。根据国标,人体身上有362个穴位,那该有多少秘密有待发掘呀。

 

      古人已经为我们描绘出奇妙无比的经络系统,我们在从古籍中发掘这些精妙的同时,也应该勇于实践,运用于临床。以疗效说话,使中医药得到发扬光大。

 

| 作者简介 |

赵彩娇(1969 – ),女,硕士,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方向为时间针灸学原理与应用、针灸延缓衰老。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第8卷第8期),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