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蔚医案】眼病(7)- 近视眼底出血


 

陈××,男,35岁。

 

【主诉】

 

二眼戴镜10余年,于3年前,二眼眼底先后出血,经治,出血吸收,但视力不如过去,此次于2个月前左眼又出血,治疗无效。

 

【检查】

 

视力,戴镜右眼-11.Ods=0.2,左眼-10.5DS=眼前指数。裸眼近视力,右眼0.6,左眼0。二眼玻璃体高度混浊,眼底呈高度近视象,黄斑部大片蒌缩斑,中心窝光反射消失,左眼伴出血,呈暗红色。

 

体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呆纳少,时而胃脘,疼痛,多痰,舌苔薄腻,脉细弱。

 

【诊断】

 

两眼 高度近视 玻璃体混浊 黄斑萎缩变性。

左眼 黄斑出血。

 

【辨证】

 

肝脾二虚、痰湿阻滞。

 

【治则】

 

补益肝脾、燥湿化痰、和中化淤。

 

【处方】

 

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甘草3g,制半夏10g,陈皮3g,藿香梗10g,砂仁2g(后下),当归10g,生蒲黄15g(包),花蕊石15g,参三七粉2g(吞)。

 

【治疗经过】

 

服上方7帖,胃痛、胃呆等症状减轻,眼底病变无明显改变。

 

嘱继续服7剂,胃痛止,胃纳转佳,眼底出血色泽较淡。改方:归子六君汤(方17)加青皮6g,茜草15g,花蕊石15g,参三七粉2g(吞)。

 

又服14帖,眼底出血基本吸收。苔腻化,精神转佳,改方:五味异功散(方39)加当归10g,炒白芍10g,茜草12g,生蒲黄12g(包)。

 

又服14帖,黄斑积血全退。视力,戴镜0.2,裸眼近视力0.6。

 

三年后随防,未见复发,并保持治后视力。

 

【按】

 

本症临床特征,在自觉症状方面,主要为:突然间眼前有暗红色或黑色影子遮住,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眼底除见高度近视象外,黄斑区可见鲜红色出血斑,多呈圆形,边界清楚,中心反光消失。随着病程进展,出血变为暗红色,并逐渐变淡,最后完全吸收,但代以灰白色之机化斑,使视力难以恢复。

 

近视在中医称为“能近怯远症”,其引起出血是因近视度数高,眼球后段伸长,致使脉络膜视网膜受到被动的扩张,使脉络膜外层变薄,血管间的空隙增大,脉络膜血管层因受牵引而致破裂,因而发生出血。在中医则认为是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迫血妄行而导致,所以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对部分由于肺脾气虚,统血无能的,则治以补肺健脾,并根据眼底出血症状,在早期,佐以止血;得病日久,血止成瘀的,佐以活血化瘀;对积血吸收,形成机化的,则治以软坚散结。

 

|医家简介|

姚芳蔚(1921年 – ),男,汉族,浙江宁波人,出身于中医眼科世家。1946年,通过医学执业考试,悬壶沪上,1952年进入上海市眼科防治所。

 

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上海市第一、第二届食疗研究会理事,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传统医疗康复旅游服务部高级医学顾问,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医科专业评审组成员。

 

现任上海市第三届食疗研究会理事顾问,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国际健康医疗中心专家委员,《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主编,载入《上海当代名医列传》、《中国当代医界精英辞典》、《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名人传》及《国际著名医学专家传记》之中。

 

曾获1979,1981年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被评为“上海名中医”。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有《眼科证治经验》、《眼病食疗》、《眼底病的中医治疗》、《五官科手册》、《儿童眼病诊治》、《近视弱视患者必读》、《中医眼科全书》、《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眼底病中医治疗临床研究》等。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