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蔚医案】眼病(19)- 视神经萎缩


 

周××,女,56岁。

 

【主诉】

 

右眼失明年余,左眼近4个月来亦较模糊,半年前发现患垂体瘤而经手术,因瘤较大,未彻底根除,目下仍在继续化疗,自觉人软乏力。

 

【检查】

 

视力,右眼、眼前指数,左眼0.2/0,加片无进步。二眼外眼阴性,眼底:视乳头色泽偏淡,以右眼为甚。视网膜血管较细,黄斑光反射不明显。

 

体征:头晕、胃呆纳少、神疲体倦,动则短气,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脉细弱。

 

【诊断】

 

二眼 视神经萎缩。

 

【辨证】

 

心脾气虚。

 

【治则】

 

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佐以化瘀消肿。

 

【处方】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陈皮6g,当归12g,黄芪30g,砂仁2g(服下),炒枣仁24g,蜀羊泉30g,七叶一枝花30g。7帖。

同时配合针刺。

 

【治疗经过】

 

上方服7帖,自觉精神好转,胃纳转佳,继续原方增损。共服1月,头晕等体征基本消失,检查视力,右0.08,左0.4,于是再予中药并针刺。又治1月,视力,右0.1,左0.8。此后,单服中药调治2月,视力,右0.1,左1.0。乃终止治疗,随访3年,视力稳定。

 

【按】

 

本症是因为多种原因和疾病所产生的后果,由于这些因素导致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变,使视神经传导发生障碍,在眼底显示视神经乳头苍白,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失明,归属中医“青盲”范畴。

 

本症病因复杂,归纳起来,有感染、压迫、外伤、中毒、营养不良与先天遗传等。在中医认为视神经内通于脑,又与心、肝、肾三经直接或间接相连,受五脏六腑气血营养,当脏腑气血不足,心肝肾二经受邪,以及脑部病变,皆能影响视神经之功能而发生本症。

 

本症治疗,必须探求病因,在病因治疗的前提下,根据久病必虚的理论,探求何脏之虚而予以补益。结合局部脉络、瘀塞,玄府郁闭的病机而佐以通窍活血之品。

 

治疗细菌性、病毒性结、角膜炎,用三黄眼药水,黄连鸡子清眼药水,黄连西瓜霜眼药水等以抑制细菌,病毒、控制感染。

 

治疗急性泪囊炎、外敷九一丹,内服全蝎陈皮合剂,以清热拔毒,疏通血脉。对已成漏管者,在疮口内,以补漏生肌散,外敷万应膏。疮口不收敛,为腐肉未尽,新肉不生,宜先去腐肉,然后生肌,祛腐用黄色灵药插入泪囊部,溃烂之泪囊组织即被去除,再用补漏生肌散而获效。

 

海螵蛸棒摩擦与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治疗沙眼,由发病率95.7%下降到10%以下。

 

用复方熊胆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的内障,总的效率65.4%。

 

发现虎杖,丹参芎20余种中药炎有抗凝血,溶血与纤溶的作用,应用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同时还发现七叶一枝花,鱼腥草等多种中药具有抗单疮病毒的作用,证实冰片具有强力穿透眼球的作用,它对视网膜有特殊的亲和力,四蒲黄合剂对绿脓杆菌与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有效等等。

 

|医家简介|

姚芳蔚(1921年 – ),男,汉族,浙江宁波人,出身于中医眼科世家。1946年,通过医学执业考试,悬壶沪上,1952年进入上海市眼科防治所。

 

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上海市第一、第二届食疗研究会理事,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传统医疗康复旅游服务部高级医学顾问,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医科专业评审组成员。

 

现任上海市第三届食疗研究会理事顾问,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国际健康医疗中心专家委员,《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主编,载入《上海当代名医列传》、《中国当代医界精英辞典》、《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名人传》及《国际著名医学专家传记》之中。

 

曾获1979,1981年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被评为“上海名中医”。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有《眼科证治经验》、《眼病食疗》、《眼底病的中医治疗》、《五官科手册》、《儿童眼病诊治》、《近视弱视患者必读》、《中医眼科全书》、《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眼底病中医治疗临床研究》等。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