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甫医案】高龄老人大量便血


 

陆××,男,76岁。

 

【病史简述】

 

平日身体健康,于三天前(1960年2月1日)开始,每日大便出血二、三次,均呈黑色水状的粪便,不甚恶臭,面部浮肿,精神萎糜,于2月3日住院。

 

【辨治过程】

 

初诊(1960年2月4日)

 

【症状】

 

面部足部浮肿,神色嗜睡,不欲饮食,便血如注,每日五、六次,体温39℃,口渴,脉芤而数,舌质红绛,西医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年龄太大,手术预后不良,故转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高年气血已衰,便血如注,将至虚脱之境。发热口渴,脉芤而数,舌质红绛,阴血内亏,阳盛于外,不能认作实热,而投大苦大寒之品,反泄真阴真阳,于病无益,此证乃气血两竭,急当固气止血,使正复而出血止,则津可还而舌润,发热退而浮肿消。

 

处方

 

参三七粉2.5g(吞服),当归炭9g,熟地炭9g,地榆炭9g,白芍炭15g,阿胶珠9g,黄芪9g,党参12g,陈棕炭12g(包),鲜生地30g,煅牡蛎30g(先煎),丹皮炭9g。每日1帖。

 

西医处理:输鲜血100ml。

 

二诊(2月8日)

 

服中药后便血已止,精神大振,发热浮肿现象已基本消除,每餐能吃稀粥一碗,并能自己坐起来,但是大便3天未通。

 

【辨证论治】

 

便血已止,一切全身症状已基本消除,大便燥结,乃肠液干涸,不可认为腑实而用通法,待气血恢复,肠液自主,则大便自通。

 

处方:原方加瓜蒌仁9g 服四帖。再照2月4日方配制药丸,每服钱半,每日三服,续服一个月,以作善后调理。

 

结果

 

隔半年随访,老人健在。

 

【按】

 

1、凡治大量出血,固气与止血应当同时并用,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如不固气,血无所依,随气横逆,则血不能止。

2、输鲜血是出血病人的扶气济血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实有胜于“参芪”之力。

 

|医家简介|

秦亮甫(1924年 – ),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自1958年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刘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依堡卡特”奖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