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甫医案】乳房瘘管


 

龚××,女,27岁。

 

【病史简述】

 

在二年前(57年间)左乳房生“乳腺脓肿”,自穿出脓。在此二年中,经过六次的切开手术,总是愈后复发,在乳头上下各形成瘘管口一处,拟行左乳房切除手术,由于病人不愿把乳房切除,故改用中医外科法治之。

 

【辨治过程】

 

初诊(1959年2月28日)

 

【症状】

 

左乳房红肿硬痛,在左乳头附近上下各有瘘管口一处。乳头上面的瘘管的窦道方向是水平向外的,长达7cm,深3cm;乳头下面瘘管的窦道方向是向下的,长达2cm,深2cm。两瘘管口的脓液分泌较多,但无全身症状。

 

【辨证论治】

 

乳痈自穿出脓,由于脓出不畅,遂成“乳房瘘管”。本病曾经施行过六次切开手术,没有根除,而脓液分泌又多,且用探针探刺瘘管,觉窦道壁坚硬如麦管。所以此症不是单用“九一丹”或“三品一条枪”所能治愈的。乃用挂线切开的方法治疗之。

 

治疗:

 

1、瘘管内先用纸钉蘸“三品粉”(即枯痔药粉)入瘘管内5天,使瘘管的窦道壁软化,5天后即进行挂线。

2、挂线法:用探针从瘘管(1)探至瘘管底,在瘘管底开一口,用橡皮线打结扎紧,为完成挂线手术。瘘管(2)亦同样结扎、挂线。

3、挂线手术完成后,用凡士林纱布盖于瘘管口即可。

 

二诊(3月8日)

 

在挂线后有二天发热,以后即退,瘘管(2)已挂开,瘘管(1)尚有十分之四未挂开。

 

治疗:

 

1、瘘管(2)已挂开用“生肌玉红膏”涂之。

2、瘘管(1)因为尚有十分之四未挂开,用剪刀剪开,剪开时有少量血液流出,剪开后发现瘘管壁坚硬如麦管,用“三品粉”掺于瘘管壁上,使管壁腐去,每日掺药一次,共掺十次,以后用生肌玉红膏敷疮口内。

 

结果

 

该病共治疗一个半月,收口痊愈,愈后半年随访,病未复发。

 

【按】

 

1、为何这“乳房瘘管”经过六次切开不愈?可能因为瘘管壁没有全部切除,故愈而复发。

2、凡用挂线所挂开的瘘口,如果瘘管坚厚者一定要再用腐蚀消管药掺之,待“管壁”腐去再用生肌收口药,否则要愈而复发。

3、挂线治疗瘘管疗效显著,如果瘘管深入胸腔腹腔者,不宜应用本法。

 

|医家简介|

秦亮甫(1924年 – ),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自1958年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刘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依堡卡特”奖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