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男,83岁。
【病史简述】
周身散在性丘疹,已有十年病史,此愈彼发,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未能根除。
【辨治过程】
初诊(1961年11月3日)
【症状】
除头面部以外,全身有密集成片的湿疹,色红搔痒,黄水浸淫,而以两腿最多,且伴浮肿;大便经常干结,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辨证论治】
按皮肤色搔痒而无脂水浸淫,发于上半身者居多,是为风热混于肌肤血络而发生,然该病所发者是色红而脂水浸淫,搔痒不堪,下肢发得更多,并且浮肿,舌苔黄腻,乃风热挟湿浊,混入肌肤血络所发生。因其状如癞皮,故名“湿癞”。治以燥湿渗浊为主,疏风清热为辅,佐以凉血治之。
处方:
1、汤方:净蝉衣9g,焦苍术9g,地肤子18g(包),青防风9g,刺蒺藜9g,忍冬藤15g,大生地9g,车前子30g,福泽泻15g,粉猪苓15g,原蚕砂12g(包),滑石30g,生甘草3g。
2、丸方:净蝉衣60g,焦苍术30g,地肤子30g,青防风30g,福泽泻30g,粉猪苓30g,刺蒺藜30g,白明矾18g,大生地4.5g,金银花30g,蒸苦参15g,车前子30g,甘草12g,原蚕砂30g,香白芷24g,白癣皮30g,杏仁、瓜蒌仁(各)18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4.5g,日服3次。
3、外用洗方:樟木180g,蚕沙180g,明矾120g,土槿皮120g,苦参120g,煎水洗全身,每日洗1次。
方义简释:樟木有除湿止痒杀虫的作用,土槿皮杀虫治疥疮,蚕沙明矾苦参皆能燥湿止痒杀虫,故此方能治疥疮癞癣。
4、饮料方:焦米仁30g(每日用量)煎汤代茶。
结果
应用上述综合治之,计二十余天,周身湿疹全部退净,皮肤转成光滑泽润。
【按】
1、凡疥疮有脂水渗出者以燥湿为主,然而燥湿之中必加渗湿利水的药品,可以使体内湿浊从小便排出。
2、中医忌口有一定的意义,尤其疥疮病人如吃辛热发物,则疥疮立即发得更厉害,痒得更凶,这足证中医饮食疗法有其一定意义。
|医家简介|
秦亮甫(1924年 – ),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自1958年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刘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依堡卡特”奖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