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群医案】小儿佝偻病


 

陶某,男,8个月。

 

【辨治经过】

 

初诊(1993年10月9日)

 

患儿出生体重3200克,混合喂养。4个月前曾腹泻淡黄色稀水,此后一直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屡经西药治疗未见好转。

 

就诊时面色少华,形体消瘦(重6300克),汗多烦躁甚,夜啼易惊,食欲不佳,二便尚调。

 

体检:前囟大,颅缝增宽,顶骨中央按压有乒乓感,肋骨骺部膨大形成串珠,肋弓缘上部内缘形成肋软骨沟,腹膨隆,发疏枕秃,舌苔白腻,脉濡软。血磷3mg/dl,血钙7.3mg/dl,碱性磷酸酶45u(改良金氏法)。

 

X线检查:长骨骨质明显稀疏,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呈毛刷状,并有杯口变形,骨骺端见软骨球影。

 

证属脾肾不足,湿浊困遏。

治宜益气补肾,化湿运脾。

以抗佝方加味。

 

处方:黄芪20、菟丝子20、煅龙骨10克先煎,炒谷麦芽各10克,苍术9克,陈皮5克,鸡内金9克。30剂。

 

二诊

 

出汗明显减少,夜啼、惊跳消失,神安纳增,体重7100克,腻苔大部已化,脉有力。

 

X线检查:长骨骨质密度改善,临时钙化带出现。治法合度,守法再进。

 

原方合用一个月,诸症消失,面现华色,体重达7750克,苔净脉和缓。血生化检查,血磷4.5mg/dl,血钙9mg/dl,碱性磷酸酶25.5u。

 

X线检查:长骨骨质密度正常,临时钙化带增厚,杯口状逐渐变平,干骺端部分骨质致密。

 

单以抗佝方治疗1个月,以冀巩固。

 

【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常见慢性病之一,属于中医的“五迟”、“五软”范畴。临床表现为多汗、夜惊、烦躁、纳呆、乒乓头、枕秃等,是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两虚所致。

 

教授以抗佝法治之。方中重用黄芪、菟丝子,以黄芪健脾益气、固表止汗;菟丝子补肾固精,助脾止泻,共奏脾肾双补,精气血互生之效;龙骨安神收敛;谷芽麦芽消食和中;苍术、陈皮化湿理气。诸药合用,益气补肾,健脾壮骨。

 

|医家简介|

朱瑞群(1920年11月-),男,汉族,江苏吴县人。沪上名医朱少坡先生之子, 祖上四代行医,皆以内儿科擅长。拜师于全国著名儿科专家徐小圃先生门下,深得徐先生之真谛。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五十余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曙光医院儿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兼秘书。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朱瑞群教授在儿科、内科方面造诣深邃,尤其对治疗小儿哮喘、佝偻病、疳积、婴幼儿腹泻、贫血、紫癜等病最为特长,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淡泊名利、仁爱行医,誊满杏林、桃李成荫。主要著作有:《儿科学中医儿科学》(统编教材)、《中医内儿科学》(自编教材)、《中医儿科手册》、《儿童食疗学》等。发表论文5篇。

 

来源: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