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树华医案】肠梗阻


 

医案 – 肠梗阻

大黄附子汤加味

 

某女,35岁。

 

【病史】

 

因气候炎热,食冰棒1根并饮凉开水一大杯。约1小时后即腹部胀痛,晚间腹胀加重,绞痛难忍。自服保济丸无效,满床翻滚,伴恶心、呕吐。次晨急送某医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拟收住院,因有小孩无人照管,不愿住院而由顾氏诊治。

 

【辨治经过】

 

刻诊:患者躺在沙发上,手捂下腹,下肢弯蜷,大声呼痛,面色苍白。按之腹部膨胀,绞痛以脐周为甚,按之痛增,大汗淋漓。脉沉伏而迟,关尺尤弱,舌青而晦,苔白腻。思之,患者平素肠胃较弱,食冷饮后陡增里寒,已3日未大便。诊为寒湿相搏,腑气不通,当温里散寒,行气通结,以吴茱萸汤加减治之:

 

吴茱萸6g,生姜30g,肉桂12g,乌药15g,香附12g,枳壳10g,甘草6g。

 

服1剂后,腹痛稍缓,其他症状未减,腹部仍臌胀,绞痛时作,畏寒,手足冷,未大便。脉仍沉迟,舌淡晦,苔白腻。此属里寒甚而中阳虚不达四末,致肠道气机枢转不利。当温中驱寒,行气通腑,以大黄附子汤加味:

 

附子60g(先煎3小时),酒制大黄10g(泡水对入),吴茱萸6g,肉桂12g,乌药15g,枳实10g,木香8g(后下),生姜30g。

 

煎好后顿服,约半小时后腹痛缓解,矢气连连,解出大量硬结团块样大便,腹胀渐除。

 

继以四逆汤合理中汤加减2剂,诸症悉除。3日后康复上班。

 

【按】

 

患者平素胃肠功能较弱,食冷饮而中宫受损,寒重湿盛。初诊仅温里散寒,行气通结,扶阳及通结之力皆嫌不足。二诊果断以大黄附子汤加味,加大驱寒通腑之力,药峻量重,一剂而效,颇显吴门风格。

 

|医家简介|

顾树华,1949年生,吴佩衡嫡外孙,自幼随外祖父习医,深得吴门心法。从医30余年,敬业执著,谦和好学,现为昆明“圣爱中医馆”特聘专家,颇受患者信赖。多年来潜心研究、传承吴门学术思想,多有感悟。先后发表《传承吴佩衡学术思想践行温阳扶阳大法》、《真武汤的临床运用》、《温扶阳气法临床应用举隅》、《运用经方治疗危急重症医案5则》等论文,继承家学,擅用附子、四逆辈,颇有吴门风范,是吴氏学术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本文医案节选自上述论文。

 

来源: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