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防“老虎” 滋补润肺阴


      俗话说:“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秋季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总和凉爽宜人贴近。相应的,许多人一听到秋季,就要想着开始温补、“贴秋膘”了。那么事实确实如此吗?要补又该如何补呢?

 

什么是秋燥?

 

      实际上,对于江南地区而言,初秋时节(九月份)气温往往不降反升,短期内持续高温,胜似酷暑,俗称“秋老虎”。然而,“秋老虎”带来的问题可不仅仅是闷热难耐,高温天气引发的热邪升腾再加上秋季的“燥”,构成了初秋时期特有的病症,中医学称之为“秋燥”。

 

      “秋燥”是中医学理论中燥邪的一种,由于燥属阳邪,首先侵犯肺脏,阳邪伤阴,所以秋燥发病时首先损伤的是肺阴。主要症状是咽喉干痛、干咳、皮肤干燥等,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头痛身热、气逆而喘、心烦口渴等。

      因此,在金风送爽的初秋时节我们应该怎么养生保健呢?可以遵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这里是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时候,天气清肃,其风劲急,草木开始凋零,大地一片明净。人应该顺应天地的阴阳变化,开始早睡早起,跟群鸡一起作息,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来抵抗秋天的肃杀之气,只有这样,才能顾护肺气,保护津液,防止秋燥的发生。

 

防范秋燥五步走

 

      但实际上,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很难完全按照《黄帝内经》上说的去做,这里建议大家有意识的提前防范,尽量避免秋燥的发生,这在中医学上称为“先安未受邪之地”。

 

      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多喝水。这里说的不是白开水或者矿泉水,只喝普通的水,不足于滋补肺阴,对付“秋老虎”。建议大家:

 

      一是可以晨起喝一大杯温开水,加少许蜂蜜、两滴芝麻油,这个方法对生肺津、减轻秋燥症状很有帮助。

 

      二是平常的时候,准备一个保温杯,加入9克麦冬、6克枸杞和3克菊花,用500毫升开水冲泡,盖紧盖子浸泡六七分钟后,倒出来小口频饮。这杯茶可以反复冲泡饮用,水味道淡了以后,再把麦冬和枸杞吃下,坚持一段时间,可以达到滋补肺肾、生津止咳的目的。

  

      三是注意忌口,特别是平常劳累后容易干咳、经常喉咙肿痛的患者,在入秋以后,尽量少吃油炸、烧烤和其他热性的食物,比如麻辣火锅、烤串等等。

 

      四是多吃润肺生津的水果,首选是丰水梨,生吃或炖冰糖服用都可,注意要带皮食用,其他像甘蔗、荸荠、苹果等,也有效。

 

      五是可以准备一瓶好的薄荷精油,薄荷是临床上常用的解表药,薄荷精油有清咽的作用,透皮吸收效果好,如果感觉有喉痛、咽哑等不适,立刻用手指涂在脖子相应皮肤处,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润燥食疗方

 

      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款润燥食疗方—鲜芦根茶。

 

      芦根又称芦苇根,其性味甘寒,主要归肺、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

 

      取鲜芦根100克,冰糖30克。先把芦根洗净,然后加入1500毫升水,放在砂锅内大火烧开,小火再炖40分钟,加入冰糖,再烧开后放凉,小口频饮。

 

      这里要注意,防治秋燥的食疗方,最好放置温凉以后再食用效果更好,有“热病凉取”的意思。

 

| 作者简介 |

任宏丽,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编学术专著3部,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奖”一等奖、2010年度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度“全国中医药科普宣传金话筒奖”。2011年入选“全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担任访问学者一年。

 

来源:《养生月刊》2018年第九期,转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公众号(ID:shutcmweixin)/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