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男,20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99年12月3日)
眉间痛2~3年,遇冷风则痛,有流鼻涕,量不多,平时畏寒怕冷,纳可,便调。检查示双侧鼻粘膜慢性充血,舌胖,尖红,脉弦。
证属肺气虚弱,腠理疏松,风寒外侵,滞留不去,寒阻血络。治拟益气固表,温肺散寒,和营通络。
处方:桂枝3g,炒白术12g,藿香9g,陈皮9g,生白芍12g,天花粉12g,白芷9g,蚤休9g,川芎9g,牡蛎30g(先煎) 延胡索9g,桔梗4.5g,生甘草3g。7剂。
复诊
药后眉间痛好转,苔稍剥。上方去桂枝、白术,加桑叶12g,制黄精12g,北沙参9g。14剂。
三诊
眉间痛消,偶有血涕。上方去玄胡,加仙鹤草15g,旱莲草12g。14剂。
【按】
本例眉间痛遇风冷则发,兼有其他肺气虚寒征象,故方用逐渊汤合桂枝汤加减。
| 医家简介 |
张重华(1940年—),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医学世家。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教授、中医主任医师。现为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及常委会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还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分会理事、耳鼻喉科学组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和上海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等。1997年担任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指导老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上认为:五官虽是局部,治须整体调整;重视扶持正气、保护脾胃;治五官病宜肺肝并治,注重疏导解郁;疑难病多血瘀,活血却能止血;经络意义重大,临诊不可疏忽。临床上善于发挥中西医之长,尤其在难治性鼻出血、顽固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及耳鼻喉科其它疑难病的治疗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常获得满意的疗效。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声誉。
医疗上,强调为医必须做到“精、诚”,以精湛的医术,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并身体力行,得到病人的信赖;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迄今发表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0余部,还担任了《喉科启承》、《现代中医药应用及研究大系--五官科分册》、《中医耳鼻喉科学》等专著的主编。
来源:中医世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