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孚(97):关于医托种种


潘德孚(1935–2016),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关于医托种种

草根网(20111122日)

 

现代医学内科是随着化学药品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化学药品,就没有西医内科。内科医学之不容易,是因为药是吃到肚子里去的东西,说错了就没法拿出来的。它对生命会造成永久性的影响。君不见很多50岁左右的人牙齿都快要完蛋了。这种叫做四环素牙的人,都是小时候因发炎或感冒吃四环素产生的。这种人肠胃不好,大多数有腰痛,因四环素色素沉着在骨髓里。小时候的吃药,会造成一辈子的不健康。

 

癌症这个名称被“发明”之后几百年,西方医学还不知道怎么治。美国的洛克菲勒研究所于1901年声明,它已经找到了癌病毒,此后就流行用化疗杀病毒了。杀了一段时间,病毒没杀死,许多癌症病人被杀死了,人们不能不对这种病毒是癌症的病因论提出质疑。西方医学有一个最有趣现象,就是病因变来变去,疗法不变;药物不是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而是等用出问题来,再事后搞纠正。化疗本来是杀病毒的,治疗无效后,病因变成了癌细胞,但治疗仍是用化疗杀癌细胞,药物照样使用不变。就好比三聚氰氨奶粉,被揭穿了后封存,有的公司待风过后仍然拿出来卖一样。医学不讲良心,而是讲利益了。

 

放静脉血治发热,也就是退热疗法,在西方用了2000多年。那时候的理由是血中有毒素,放一部分血会使毒素减少。放血疗法死了很多人,也是把感恩改了,即是血中的铁高了,放血可以减少铁含量。大家都知道它不好,化学退热药没生产出来时,它就没办法被废除。这是因为,它建立在一种错误的理论上。这种理论认为,发热既然是血中有毒,不迅速退烧会有危险。所以才采用退热的治疗方法。这种医学知识,它已经深入人心,想纠正就难了。美国,几十年前出现新的研究,认为发热不是病而是生命在抵抗疾病。这个研究导致医疗方法的彻底改变,就是现在对待发热方法改变。凡是发热找医生的,就叫他休息和多喝开水,不再用药物退热了。但是,这样的改变阻力很大,它使医药公司没有利益了。所以,先进国家不再退热治疗,而落后国家仍然在积极地使用退热方法,大概这也是一种回光返照的现象吧!

 

一种药物,都需要几十年的观察,才知道它可用或不可用和如何用;一种治疗方法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现在一门医学竟然在100年内就羽毛丰满,把治的病全部覆盖,这是一种什么速度?这种速度的表现就是无数人的生命的枉死,实际上,制药公司之所以发财,它的基础是无数亿人的尸体。

 

医生需要病人与病人需要医生一样迫切。但病人去看医生,是把生命与健康交给医生,无条件的。医生一举一动的错误都会影响病人的健康。因此,病人选医生有时候几乎是一种生死选择,也会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憾。然而,人口之众,地域之广,信息沟通之不易,病人找医生之难,就不免有一些人会落入圈套,听人蛊惑,这才会有医托的孳生地。

 

(一)医疗信息传播的正常途径

 

中国人有句话叫“三代出名医”,此话蕴含的深意没人掂量。究其实,这话内涵极其丰富。医生不管如何广学博识,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历史上很多第一代中医,名气都不大。到第二代、第三代才逐渐大起来的。但中医又有悟性所限,后一代并不一定就比上一代好。“三代出名医”既说明中国历史上人们对医疗的谨慎;也说明医疗经验的积累的困难;又反映医疗信息的传播不便。因为,如上所说,医生的选择有时候几乎就是生死选择,人们不能慎之又慎。医疗靠经验积累,没有三代的积累,疗效好的不多。古代没有广告、媒体,以及自上而下的文件布置,开会传达,医疗消息不容易传播。西医一进入中国,就专抓这第三条,权力、广告、和媒体,这才迅速压倒了中医。

 

“三代出名医”一是说明医疗信息传播的困难;这也说明一个医疗能力高的医生想社会知道也难。二是说明医疗信息传播要求可靠性强,避免医疗失误,不致终身遗憾;三是说明医疗经验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要想短短的时间里能有大进展。由此可知,凡是出了一些名气的人物,切不要见钱眼开或夸夸其谈,不能乱给某种医疗方法或药物做广告,免得别人出麻烦;病人想寻一个能治病的医生确实很难。医生本事大的却不多。

 

病人找医生难是因为疾病繁多,不知道找哪个医生好;有本事的医生出名难是因为病人是最好的广告。病人很复杂,即使他得的病很难治,被你一下子就治好了,这个病人却不善言词,不能表达;有的病人得的病很轻浅,也许不治就能自愈的,却很喜欢替人介绍。因此,医生名气的传播基本上是靠守业久,治过治好的人多,靠概率大。这些介绍人是医生医疗的受益者,介绍是出于纯粹的善心,而不是为了酬劳。

 

名医就是有名的医生。医生有名气有两层意义:一是说他治病的本事好,辨证论治能力强;二是说他在周围群众中名气大,看过的病人多;三是说医生靠经验的积累,一般情况是由于家传三代,经验积累多了,治疗的成功率就高,所以人们都喜欢找祖传的医生世家。

 

有名是不是就等于治病的本事好呢?也不见得。因为如果这个地方医生不多,病人急于求医,只能就近,他的名气就会很快大起来;如果碰及偶然的机会治好了一个极其有宣传能力的病人家属,治好一个比治好一班人还有效。那人会把医生宣传得像神仙落凡一样。还有,你如果碰上一个大官儿,把你向报社、杂志,或某个有影响力的部门一推荐,就能一下子大起来。中国人的特点是特别相信权力,把权力等同于真理。因此,只要听领导讲的话就相信。所以,只要医生运气好,碰上一个是当大官的,名气就大得快。不过,这一点大家都一致:是谁使医生名气大起来的?当然,只有医疗的受益者——病人,才是比较可靠的途径。可以这么说,病人因获益传播医生的名气是比较可靠的,以其他方法或途径传播医生的名气,则是不可靠的。

 

“三代出名医”还有个潜台词,求医就是不能相信广告,或者,与广告一类的作品。例如《一杯牛奶救了一个国家》之类的文章;不要相信绿豆汤能治百病之类的言词。那是文人受市场之托,拿了别人的钱,故作夸大之词以吸引眼球。有头脑的人会想,即使某个国家人矮了一点,与国家的强大衰弱有什么关系?绿豆是寒性的食物,不能什么病都灵!宣传操作是因为世界大了信息传播困难,医生有能耐却无病人上门;病人得疑难病却找不到医生。于是借媒体之便利替自己宣传。但一些人为了钱,便人话鬼话一起来,真假孙悟空就谁也没法分清了。所以,看书籍文章、媒体报导要多个心眼,多想些问题,不可不信,不能全信。现在很多人得癌症相信化疗,却不知化疗之有死无生。所以,笔者于《治病的常识》一书中写了《治疗癌症的三把杀人刀》一文,如果有亲戚、朋友得此绝症,读者读后也不必全信,不过千万不要贸然手术或化疗,不妨多加打听再作决定。因为这种决定一脚不慎就涉及生死。

 

(二)个人医托、集体医托和权力医托

 

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医覆灭的道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听者觉得各说各的都有一些道理,连方舟子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每个人的道理,都只代表他个人的视角,不管视角的大小,一定都有看不到的死角。笔者作为一个中医,也只是从个人看医托的角度,来讲中医覆灭的道理。

 

有人说中医不是还有很多吗,怎么说覆灭呢?君不知,这只是卫生部门的数字游戏。上头要卫生部报中医的数字,当然是很多。那些外面挂中医诊所的牌子,或者打着中医医院的牌子,不是靠西医西药和检查仪器过日子的吗?君不见,那些全国名老中医的著作之中,堆满了西医的术语概念,尤其是医疗经验,无病名则读者不懂,用病名,则不是在颠覆辨证论治吗?君不闻,自有全盘西化的口号以来,中医文化能挡得住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本文不讲别的,就单讲医疗信息的传播和医托的问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首先讲究如何保健康。有小病小痛,就都去医院找医生。然而,医生真能保健康吗?医院的不遂人意,在西方,反旗早已揭起,只不过,他们没有中医可以在医疗中做比较,因而找不到方向。反掉了西方的内科医学,用什么来取代它?想反,也不能彻底。这就是西方人的苦恼。因为,只要是人类社会,就会需要医学,尽管它不完善、不完美,作为知识体系,它却有可能逐步会完善起来的,人们应该容忍它的存在,这才有克服不足逐渐完善的机会。

 

人们又想到了中医,想到了中医治病的神灵和保健养生的有效。这才有张悟本、李一等的闹剧。我认为,这个闹剧不是张悟本、李一的错,仍是西方制药公司为后台鼓捣起来的。因为,你张悟本宣传食疗,你李一宣传气功养生,如果真的大家都用食疗养生,用气功锻练,身体健康了,我们的医院岂不没了生意?我国的媒体只是为了广告生意,随大流凑热闹而已。许多人不知道里面戏中的戏,就真的以为张悟本的问题是使绿豆涨了价,李一的问题是让气功还魂,其实都不是,核心问题是中医的医疗主张影响了西医的市场扩展。

 

日本人面对当前的医疗化危害,想到了当时立法取缔中医的错误,仍然在食疗、气功方面下功夫,也不说什么医疗科学的真假,而是立即付之行动,撤消一百年前所立的取缔中医之法,反而代之以所有想开诊所的医生,都要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考试;所有已开业行医的诊所医生,都要过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这一关。而中国人反而有一帮子吵吵闹闹的,以科学院院士带头,要发动万人签名废除中医呢?其实何必,中医只有星星之火了,难道要赶尽杀绝吗?

 

(三)卫生部门的医托行为

 

中国的卫生部,也可以说是从美国进口的。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立起现代医学的管理体系。在美国,按照它的方法,把一个兴旺发达的顺势疗法管死管绝了;在中国,当然也会把一个本来占主流地位的中医学,管得濒临绝灭。尽管,从美国留学被洗了脑回国的医学博士们来做卫生部门的官员,移植美国那一套管理方法,虽然国情不一样,他们只能死搬硬套,东施效颦,不是十分相像。但中国的权力与西方的权力不一样,可以不让老百姓指责。所以,在美国1938年就禁用的氨基比林,在中国过了70多年仍可横行无阻。在美国中医被认为是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在中国,仍有科学院院士可以宣布它是伪科学。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宣布癌症治疗失败,也就是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都失败了。美国放弃了这三种治癌的手段,却由我国卫生部部长带了一班西医专家到美国接了过来,让中国的癌症病人都来接受手术、放疗、化疗,人家不愿意再干下去的烂摊子,把他们不愿意再使用的药物、器械,全盘接收过来使用,这难道不是一种医托行为吗?医政机关与制药公司沆瀣一气一起坑害百姓了。

 

医学与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医学是指理论,医疗是指实践。医学本就只能是个体医学。个体医学是指医生与病人的医疗活动是个对个行为。自古至今的医学,都是通过个对个行为把医疗经验积累起来而产生的。集体行为产生不了医学,因为,它积累不起治疗经验。西方医学是集体医学,医生不能一个人治病,一个人根本就治不了病。因此,这种集体治病没有治疗经验可以积累,也就产生不出真正的医学。所以,西方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的内科医学。

 

中医之所以能治疑难病,是因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生命研究之上,而不是像西医学建立在尸体之上的。尸体是没了生命的身体,西医设置了解剖学。但生病的是活人,是有生命的人,尸体是不会生病的。所以,研究尸体治活人的病,实际是开生命的玩笑。这种开生命玩笑的医学,竟然能迅速压倒中医,是什么道理?这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本文省略。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网上查笔者的《医学社会学》。

 

一百年来,西医以科学的名义,全面压倒了中医。全国的医疗被西医全面控制,虽然还有那么几个中医院。但这些中医院,不用西医西药就活不下去。因为,西医西药具有价格上的优势——能挣钱。可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用西医西药治病究竟治好了几个病人。医院的集体性,决定了医生的责任心不会像个体(诊所或医院)那么强。但是,任何一次医疗事件,都是医生对病人的个体负责行为。我这里只指内科治疗。治病的结果如何,谁都没有绝对把握,靠的是医生个人治疗阅历的增加来提高治疗能力的,这才是老中医受到重视和欢迎的道理。说明老中医的存在,是对西医的最大威胁,因此,才有了注销65岁以上老中医开个体诊所资格的文件。

 

中医在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内科治疗从实践到理论的建成足足花了2500年的时间。这说明建立内科医学理论的困难。至于此理论对不对,中国人也已经用了2500年时间了,它也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可是,为什么从王斌开始到现在,仍有一些人接连不断地攻击中医,说它是伪科学,说中国人应该废医存药呢?因为,医托被利益所驱使,利用自己的权力或能力攻击中医。在一个市场社会里,人们为了利益和权益,不断争斗,这不足为怪。但是,为了利益损害医学,涉及人们生命健康之大事,也会昧良心做,是出于无知,抑还是出于心黑,那只能让他们自己去捉摸。

 

我过了65岁后,接到一个由市卫生局出面的文件,这个文件规定,过了65岁的开个体诊所的医生,一律不再得到执业的许可证。也就是说,此后再开诊所行医,就属于非法。这是一个法规,这个法规由市卫生局出面,省厅不出文件,说明了它的非法性。然而,老百姓面对政府无论如何非法,也还是要它不得。我在温州市是最早开个体诊所的一个,看了这个文件,心中当然不满。于是我去卫生局质问,答复我的是个女的医政科副科长。她说,65岁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了,所以,不能担任个体医疗机构的法人了;身体好的人,可以去医院或集体诊所。既然不能担任法人,当然不能再开设医疗机构。据知这个副科长是个护士出身的,才会讲出这样一点水平也没有的话来,像个大学毕业的吗?再去区政府问主管卫生的陈副区长,我说:“我是以个体行医为职业的,卫生局怎么可以夺人饭碗?”那副区长竟然答复说:“没饭吃可以去找民政局。”一个市级的卫生部门,就是这样轻易地、自由地、随意地违背《医师法》,其支持者,实际就是卫生部。后来我通过关系上北京告状,找到卫生部一个医政司副司长,她摊摊手说:“这是下面的事情我们管不了。”

 

我觉得自己到这样的年龄,还只是刚踏进辨证论治的门槛,就不给干了还说是要发展中医呢!我觉得奇怪的是,后来出了张悟本绿豆汤之事,卫生部竟然为此召开了专家座谈会,狠批张悟本。张悟本的芝麻绿豆汤的事卫生部要管,事关中医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们却不管,这不是明摆着的:卫生医政部门对中医干的是明里支持暗中消灭之事。因为,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从上至下都是西医掌权了,中医只不过是他们应付上级和应付民族的一个花瓶子——摆饰了。为什么现在呼吁成立中医部?就是因为卫生部实际就是西医部,中医如上所言是被西医专政了。

 

现代的中医院和集体诊所,都已成了消灭中医的场所。因为,医疗是医学的实践行为。医学是通过医疗实践而得到发展的。医疗是医生与病人个体对个体的负责行为。这一行为的特点说明,医学具有极强的个体性。也就是医学靠个人的治疗经验积累、总结,发展起来的。那些集体单位,却是消灭个人经验积累的地方。古代有名望的中医,都来自民间,而不来自庙堂。

 

消灭中医最有力的行为是采用政府的法规管理,例如规定通过考试才能领取行医许可。因为,许多民间中医没有文化,但他们治起病来也许比医院里的大专家还要好。例如,笔者一熟人朱剑霜,12岁时因发热去医院挂液一周,热不退。于是转到温州附二医治疗。医生给她做了骨穿,诊为白血病。因她缴不起住院费用,拿了几帖中药回家。服了一帖药后觉得不舒服便停了药。邻居的大妈给她抓了3帖土草药,服后就好了。至今14年已做了妈妈,抱其孩子来看病,说到过去生病治疗与诊断,笑个不已。她说从此不再来信医院了。

 

草药、中药、针灸、按摩、推拿、挑针,都会有许多适应症。中医的许多治疗方法,都能立杆见影,为了争夺治疗地盘,西医的最有力的方法是利用政策消灭中医,这年满65岁不准开个体诊所实在是最狠的一着。因为,中医过了花甲,积累的经验多了,治疗的效果也好了,再开个体诊所就马上会使医院出丑:一个医院抵不上一个中医个体诊所。个体中医诊所可以一个人看全科病,抵得上一个医院的所有专家。这样一比,西医不是难堪得很吗?所以,强令65岁的个体诊所关门本质是一种医托行为。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