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门为我打开


中医之门

       中医学博大精深,电脑、手机前的你学习起来是否也因为工作繁忙、时间不足而难以持之以恒呢?其实有好的学习方向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兴趣,中医学起来也不难!

 

初叩中医之门 方向比速度重要

  我接触中医,从失眠开始。大概是在2009年开始,我的工作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从事文字工作,经常熬夜加班,夜里12点前很少回家,时间长了,即便回家早也睡不着,常常是睁着眼睛到天亮,还出现了抑郁的症状。后来一个水平不错的蒙医给我开了药,效果还不错,吃了一段时间,症状基本缓解。

  有一天我突然想,蒙医能治病,中医应该也行。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就打定主意自学中医。第二天,我就在网上买了书,心想要和中医学生一样按部就班地从基础学起。因为大学的时候研究过易经,所以学起中医理论并不吃力。

  在中医网站沟通学习过程中,山东民间中医李冠杰曾给我留言:“建军,我看你学习中医很努力,但你这样下去方向不对。你看中医学院的学生学了五六年,毕业了还不会看病,何况你是业余的,一没有老师,二时间也不保证。如果你下定决心学习中医,就要学习中医的根——经方,而且起步就应是胡希恕经方。”我买来了胡老的《胡希恕讲伤寒论》《胡希恕讲金匮要略》,由此开始了漫漫经方路。回想起来,若没有李老师的及时指点,我不知道会浪费多少时间。

  随着交流日广,我结识了胡老经方嫡系传人冯世纶教授及其弟子等很多中医人士,每一位老师都倾囊相授。初叩中医之门,我的体会是:方向比速度重要。

  

初感中医之神 疗效比说教重要

  支持我把中医学下去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医的疗效,一次次的用药经历给了我信心。那时候女儿刚四五岁,总是感冒,记得有一次感冒后反复咳嗽,中西药用遍了也不见好转,后来一位老中医告诉我冰糖梨有效。果然,女儿一个梨没吃完病就好了,这应该是我发誓学好中医的隐形种子。

  开始学习中医,我开的第一张方子给了女儿。那次是感冒输液后,她咳嗽不止,那时候刚刚买回来教科书,我对照着《方剂学》,小心翼翼地抓了一服沙参麦冬汤,结果也是药未尽,病则愈。于是,我坚信中医确实能治病。后来我又治愈了父亲的手指麻木、同事的偏头痛等,信心和动力也随之增加。

  现在中医界某些人常满腹牢骚,说国家不重视中医,群众不认可中医,但是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中医自己准备好了吗?一个感冒治不好,一个咳嗽治不了,怎么让人家相信呢?有句话说得好,有为才有位。这句话用到中医上也合适,那就是有疗效才能得到认可。

  

初谈中医之术 方法比努力重要

  笔者认为,对于自学中医者来说,谈论中医之道难上加难,所以我暂且在“术”的层面谈点体会。

1.一门深入,浏览群书。

       中医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要短时间内看完恐怕不可能。历史上注解《伤寒论》的太多了,然而大多之乎者也,我的原则就是以胡派经方为主,因为胡老不空谈,特别是方证对应,便于我们自学者上手。

2.胆大心细,敢于实践。

       我学习经方,最好奇经方剂量换算成今之剂量到底是多少?若中医师对于一两到底是多少都搞不清楚,拿什么来说服西医。经过广泛查阅资料,我最后认为一两是15克,一升应为200毫升。有了这个基础,感冒后咳嗽,我就拿自己试药。在此,我建议初学者不要改变原方比例,因为你要体验方子的疗效,胡乱进行加减,治好了你不知道原因,治坏了你也不知道错在哪里。

3.到处拜师,用好网络。

       对于中医爱好者来说,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除了有幸结缘冯老等中医名家外,我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爱好中医的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病案,谈论自己的心得。另外,要学会收集资料。互联网上的知识应有尽有,若能运用好,还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简介︱

刘建军,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委副秘书长,中医业余爱好者。

 

来源:健康报/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