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孚(1935–2016),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
如何区分正确或错误的治疗方法?
搜狐博客(2009年12月03日)
现在打个喷嚏上医院,一圈检验兜下来,药还没有用,一个月的工资已经花了一大半。我们拿几百,千把的退休金,没办法上医院。医院的医生,不是在看病开药,而是看钱包开药。你钱包里的钱多,药费就高。一张药方几百元,够一些人的一个月工资。我们即使付得起,拿来都是无用的药,吃了不但不能保健,还有害健康。
不是我危言耸听,只要想一想在过去,大家都靠公费医疗,每个单位都有医务室。医生对感冒发热的,总是这么说:“喝点开水,休息几天就会好”。因为,西医们知道大多数感冒是病毒性的。每年都有新的感冒病毒产生,没有一样西药能抵抗感冒病毒。而人的生命却能够对付感冒病毒。不过,生命对付病毒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西医所说的免疫能力产生的过程。
免疫力是西医用的概念。我觉得这个概念太局限。疾病,不仅仅是外来微生物的侵犯,更有许多是人的生命自身功能出毛病。因为,生命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里面的信息在不停地运行。由于各种原因,运行会出现障碍,这时候,人就生了病。
总之,不管疾病的来路如何,人体生命都在作自我康复的努力。而且做医生的,没有办法主宰这种能力,只不过在帮助这种自我康复的能力。如果我们的生命失去这种自我康复的能力,医生和药物都无能为力。
因此,可以这么说:医生的药物有利于自我康复能力的,便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医生的药物不利于自我康复能力的,便是错误的治疗方法。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