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气经天图


浅析五气经天图

作者:崔人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摘要:五气经天图是后世医家为了直观表示《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五色之气经天化五运而作。五气经天图外围坐标由星宿坐标和干支坐标构成,并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五色之气所对方位为其所不胜、五色之气所经特定星宿相加度数相同。故五色经天化五运并非实际观测而得,有可能是根据当时干支八卦五行以及天文学知识,结合多年物候和气候的经验进行想象发挥推理而得。

 

运气学说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历代医家对其褒贬不一,运气学说的一些理论也存在很多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十干化运之说。“十干化运”是指在运气学说中涉及到的十天干化五运的理论,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内经》中岐伯以五色之气经天来解释十干化运,形成了著名的五气经天图的理论背景,后世对其争议颇多。笔者认为,十干化运是基于二十八星宿和外圈天干地支的排列关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对五气经天图构成和来源的详细研读,发现图中存在一些规律,详细叙述如下。

 

1 五气经天图来源

 

《内经》引《太始天元册》文言:“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根据五色之气所经过二十八星宿位置来解释十干化五运,这也是五气经天图的由来,见图1。

 

五气经天图见于宋代刘温舒所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论五天之气第十一》中,刘氏以《内经》为基础,认为“天干地支相错而列于八方,各有定位。星宿环列,垂象于其上,而各有分野……天分五气,地列五行,五气分流,散于其上,经于列宿,下合方隅,则命之为五运”,所以根据天上二十八星宿所列,以及地上天干地支的方位分别对应,而作五天气图,即五气经天图,以直观表示五气化五运的规律。后世如张景岳《类经图翼》以及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中的五气经天图与此图大同小异。本图从内至外共分为三环,其中最内环代表丹黅苍素玄五色之气。第二环代表在天之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分布,其分别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第三环代表在地之干支八卦方位的分布;最外侧标注东西南北四方以及天门地户的位置。

 

目前对于十干化运的解释存在众多争议,其主流之说便是《内经》中提出的五气经天说,但是《内经》中对于五气经天说的解释只是引用《太始天元册》的一段话,并没有详细进行阐释,以至于后世很多运气学者理解五气经天说有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内经》中提出五色之气经天二十八星宿而化生五运,说明在五气经天说提出的时候已经存在了二十八星宿和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而且当时的医家很巧妙的应用了此对应关系来解说五气经天化五运,所以五气经天图很可能是解开五气经天化五运的关键。

 

2 五气经天图构成解

 

2.1 二十八星宿及其度数

 

二十八星宿是指在上古时代我国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一带仰望星空,将赤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同时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即我们现在所言的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各七宿组成。所以可知,二十八星宿最初的产生是用来划分一些特定的区域,方便观测和描述天体运行。西汉经学家、天文学家刘向说:“所谓宿者,日月五星之所宿也”(《说苑·辨物》),东汉学者王充则描述得更为形象,“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矣”(《论衡·谈天》),他们都将二十八宿看做月亮、太阳和五星在运行过程中停留的处所。二十八星宿具体产生时间众说纷纭,不过至少在西周时期便已经产生,《月令》已有二十五宿名称,战国曾侯乙墓的随葬品中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及各自名称,到了西汉时期,《史记》和《淮南子》中已有关于二十八星宿完备的记载。

 

所以我国古代在很早的时候对于二十八星宿的度数就进行了观测,前后稍微有细微差别。目前众多学者通过对干支纪年、音韵学以及学术内容的研究之后,认为《内经》中“运气七篇”应成书于东汉时期,故二十八星宿度数笔者采用东汉四分历中的观测数据。东汉四分历中各星宿的度数如下:斗26.25°、牛8°、女12°、虚10°、危17°、室16°、壁9°,北方98. 25°;奎16°、娄12°、胃14°、昴11°、毕16°、觜2°、参9°,西方80°;井33°、鬼4°、柳15°、星7°、张18°、翼18°、轸17°,南方112°;角12°、亢9°、氐15°、房5°、心5°、尾18°、箕11°,东方75°;周天365.25°。

 

2.2 天干地支及后天八卦排列位置

 

运气学说和《周易》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周易》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将天干地支以及后天八卦所代表的的方位详列于下(见图2)。

 

五气经天图中天干地支以及后天八卦的排列方位和上述方位相同。首先根据东西南北四正位定十二地支的位置,然后加入八天干和四维卦。八天干是指东南西北四正位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每两干夹正位地支,如壬癸夹子、甲乙夹卯等;四维是指后天八卦中代表四维方位的四维卦“乾坤巽艮”,其中四维卦中一维卦分别带两个地支,如乾带戌亥、坤带未申等,天干和四维卦均是根据十二地支以及四正位的位置来分布。将八干和四维卦按照以上规律加入十二地支之后,构成了五气经天图的干支坐标。进一步根据干支方位和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关系进行对应排列,就构成了五气经天图的外围坐标,然后综合《内经》引《太始天元册》中五色之气所经,便可构成五气经天图(图1)。

 

3 五气经天图中的规律分析

 

3.1 五色之气经过星宿间度数的规律

 

前面介绍了五气经天图中最重要的二十八星宿坐标,其中笔者采用了东汉四分历中的观测度数,如果将二十八星宿度数标于五气经天图上就出现了图3。

 

其中丹天之气经过牛(8°)、女(12°)、奎(16°)、壁(9°),黅天之气经过心(5°)、尾(18°)、角(12°)、轸(17°),苍天之气经过危(17°)、室(16°)、柳(15°)、鬼(4°),素天之气经过亢(9°)、氐(15°)、昴(11°)、毕(16°),玄天之气经过张(18°)、翼(18°)、娄(12°)、胃(14°),以上共20个星宿。所以将牛、女、奎、壁、娄、胃、危、室、昴、毕10个星宿相加,总度数为:131°;将心、尾、角、轸、张、翼、亢、氐、柳、鬼10个星宿相加,总度数为:131°。所以可知五气经天图中五色之气经过的特定10个星宿分别相加得到的度数是相同的。

 

3.2 五气经天图存在一定的对称性

 

图3中坤艮线经过参井斗箕四宿,在坤艮线右侧星宿为牛(8°)、女(12°)、虚(10°)、危(17°)、室(16°)、壁(9°)、奎(16°)、娄(12°)、胃(14°)、昴(11°)、毕(16°)、觜(2°)十二宿,各星宿度数相加为:143°;在坤艮线左侧星宿为鬼(4°)、柳(15°)、星(7°)、张(18°)、翼(18°)、轸(17°)、角(12°)、亢(9°)、氐(15°)、房(5°)、心(5°)、尾(18°)十二宿,各度数相加为:143°,所以在坤艮线两边星宿度数相同,结合上文中笔者所言五色之气所经的特定星宿刚好也是分别位于坤艮线两侧,其度数也相同。综上来看说明五气经天图存在一定的对称性,而对称轴就是坤艮线,或者可以说参井斗箕线。

 

  1. 3 五气所经相对方向与五气存在相克关系

 

笔者将图1的五气经天图最外围加上地支八卦五行属性的分布,可以得到图4。《内经》中言五色之气各有特定所经部位,如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戊分就是指奎壁,所以在图4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丹天之气所经过的位置,其所含括的范围正对着子水,水克火;同理,黅天之气所经部位正对卯木,而木克土;素天之气正对午火,火克金;玄天之气正对坤土,土克水;苍天之气正对酉金,金克木。故五色之气所经部位所对均为其所不胜的方位。

 

4 五气经天图中的规律解析

 

由以上可知,对于五气经天图而言,其存在一定的对称性,五色所对方位为其所不胜方位,并且五色之气所经过的特定星宿相加的度数相等。就其对称性而言,其对称轴为坤艮线,坤艮为后天八卦(图5)中土卦。坤卦为离火和兑金交界,艮卦为坎水和震风交界,此二交界均为阳极生阴或阴极生阳的转折点,此时坤艮二土为阴阳相生的重要转折点和媒介,无坤艮之土则阴阳无以互相转化,四季无以交替,所以坤艮者为阴阳交界点,故笔者认为五气经天图中以坤艮线为对称轴,大概是取此意。

 

在五气经天图中,五色之气所横亘位置的正对方位为其所不胜方位,笔者认为大概和《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所言“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含义相同,此中虽所言为六气之亢害承制原则,但对于五行之气来说,也存在亢害承制。故丹天之气下承子水,黅天之气下承卯木,苍天之气下承酉金,素天之气下承午火,玄天之气下承坤土,五运循环互相制约而万物生。

 

所以笔者大胆猜想,五气经天图的外围坐标在《内经》提出五气经天化运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五色之气所经过星宿或许并非通过实际观测而得,而是通过当时的天文学以及干支五行八卦知识进行推测而得到的。古人在进行天文观测整理时发现星宿度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干支五行八卦知识,在多年对物候和气象观测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发挥和想象,从而提出了五色经天化五运之说。也有学者认为五气经天图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朝冬至夜半正子时的天象,故笔者将分析和猜想详列于上,望能对运气学者理解五气经天化运有所借鉴和参考。

 

来源:摘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10月),转自“大熊敦敏”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