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痰饮九法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治疗讲究理法方药。如何理解理法方药,赵绍琴先生说得精准明白:

“余观其临床脉案,必明其脉舌色症若何,病因病机若何,而后确立治法,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何者主治,何者兼治,一一详明,而后遣药组方,无不与病情丝丝入扣矣。宛如大将将兵,指挥若定,旌旗所向,稳操胜券矣。故法者,所以论治者也。理寓于法中,法合于病机,方随法而立,药因法而用。辨证之精审,于法中可见,用药之奥妙,赖法以指挥。法之作用,固不可忽视,法之运用,又在乎医人矣。”

本文摘自《赵绍琴临证400法》,是赵老临证的经验之谈。

 

痰饮九法

作者:赵绍琴

 

痰为稠粘之饮,饮为清稀之痰,二者皆因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而致病。痰与饮同出一源,本同标异。前人认为:痰属阳多热,饮属阴多湿。今分痰与饮两方面讨论如下:

 

1、疏风解表,宣肃化痰

 

痰湿内蕴,风邪外袭,胸胁满闷,时或烦躁,咳痰清稀,多是泡沫,时时恶风汗出,面部发青,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用疏风解表,宣肃化痰方法。

 

前胡6克,浙贝母12克,紫菀6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南星10克,钩藤10

 

加减法:

 

  • 若表邪未解,尚有寒热,甚则头项强痛,必须重用疏表,方中加苏叶6克,或麻黄3克、葛根6克。
  • 若痰多苔厚,可加化痰之品,佐以消导,并须注意饮食。

 

2、苦泄其热,肃降化痰

 

痰热蕴肺,心烦口干思凉,面赤唇焦,阵阵汗出,咳嗽痰稠成块,甚则痰黄,大便干,小溲黄少,舌红苔黄根厚,脉洪滑数。用苦泄其热,肃降化痰法。

 

黄芩12克,栀子10克,前胡6克,生石膏25克(先煎),杏仁10克,莱菔子12克,冬瓜子30克,瓜蒌30克,大黄6克,芦根30

 

加减法:

 

  • 若属痰热较重,或兼肝热伤阴之时,可加黛蛤散3克(布包),或青黛3克(冲服)。
  • 若属痰实火热,当加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或再加葶苈子3~6克以泄肺热。

 

3、甘寒育阴以滋其燥,苦甘泄热兼祛痰火

 

阴虚热盛而成燥痰,痰火郁热为日已久,肺阴受伤,气粗喘促,痰白成块,或胶粘如米粒,舌廋质红尖绛,脉象细弦小数。用清燥救肺法。

 

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桑皮12克,地骨皮12克,玉竹10克,生海石12克,黛蛤散12克(布包),旋覆花10克(布包),风化硝1.5克(冲),瓜蒌霜(布包)

 

加减法:

 

  • 若肺热较重,可加黄芩10克、苏子10克、冬瓜子30克、甜杏仁10克。
  • 若属肺阴不足,阴虚热灼,干咳痰稠而少,甚则痰中带血,加阿胶10(烊化)、远志10克、天冬10克、南百合10克、白芍15克。。

 

4、宣肺气以化痰湿,和其胃清肃止咳

 

体肥面白,湿邪素盛,痰湿不化,肢体沉重,嗜卧乏力,脘腹胀满,咳嗽朝暮为甚,舌苔白腻,脉象滑濡。用宣肺和胃,化痰肃降法。

 

苏梗10克,半夏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白术6克,远志12克,茯苓12克,炙草3

 

5、温阳散寒,以祛寒饮

 

寒饮乃中阳不足,命火式微,火不生土,水湿不化而致。症见面色黧黑,四末欠温,心虚且悸,痰多清稀味咸,舌胖润滑,脉象沉迟。用温阳化饮方法,苓桂术甘汤加桂、附、吴萸。

 

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甘草10克,肉桂3克,淡附片6克(先煎),淡吴萸10

 

加减法:

 

  • 若药后中阳渐复,寒饮渐化,可改用桂附八味丸以缓温之。
  • 若湿邪较重时,用补中益气丸加二陈丸,长期服用。都气丸亦可试服。

 

“四饮”治法

  

水饮停留,积而不化,停于胁下为悬饮;淫溢四肢为溢饮;上阻胸膈为支饮;下流肠间为痰饮。

 

6、宣肺降气,攻饮逐痰

 

悬饮者,水在胸膈之内,如物悬挂,呼吸咳唾都能引起胁下疼痛,脉弦沉。患者体质比较强实者,可用攻饮方法,如十枣汤。

 

旋覆花10克(包),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芫花炭3克,当归须4克,乳香2

 

7、逐饮除湿,通阳退肿

 

溢饮者,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此属水饮泛溢,寒邪外来,闭其孔窍,故当用汗法。

 

若内外俱寒者,用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3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炙草3克,干姜3克,白芍10克,细辛3克,半夏10克,五味子3

 

若外寒里热者,用大青龙汤化裁。

 

桂枝10克,麻黄3克,杏仁10克,炙草3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姜3克,大枣3

 

8、温散水饮,兼以泄肺

 

支饮者,是水饮停积心下,支撑于肺。可用温散水饮兼以泄肺方法。

 

苏叶子各5克,杏仁10克,前胡6克,半夏10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甜葶苈3

 

加减法:

 

若肺气不宣,胸闷喘满,可加麻黄3克以宣肺开郁。

 

9、温阳化饮,兼定眩晕

 

痰饮者,阳气不足,水停不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胸胁支满,目眩气短,苔白滑润,脉见沉弦或沉缓而滑。可用温阳化饮方法,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炙草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

  

|作者简介:赵绍琴

 

来源:《赵绍琴临证400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