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加泽泻降血压,泽泻必须久煎才效!


高血压是现代的常见病之一,且年轻人患此病者也日益增多。相较于现代医学用降压药,中医辨证论治,不但能改善症状,控制血压,还能改善高血压患者体质,防止并发症,控制病情的发展。本文讲用药之灵巧在于传承,但其医案却深刻说明煎药方法也需注意,而这些细微处正是中医优良疗效的保证。

 

临床药物应用出神入化

作者:张志远

 

岐黄医学博大精深,非掌握术、巧二字难以大显身手,取得覆杯立疗之效。现代后起之秀,皆为学校培养,和传统由师带徒者不同,有理论、能写作、知识面比较系统,但缺乏技术,很少灵巧,乃不足所在。

 

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治水饮,临床应用不局限四味药物,关键是配伍、加减、投量。眩晕严重,速降水邪,要突出茯苓,超过白术一倍、桂枝两倍。血压偏低,减桂枝一半,加柴胡3~6克、黄芪6~10克。血压升高,加桂枝一倍,疗力不佳,根据《金匮要略》加泽泻15~30克。 

煮法亦需考究,方中含有泽泻,血压稳定,只煮10~15分钟;超过正常值,要煮30~40分钟,才能达至施治标准,恰到好处。既往许多名家经验丰富,缘对这些方面存在忽略,结果功败垂成。

 

故人们一再呼吁中药神秘,具多向性,应加强探讨、深入分析、细心观察、了解实践,方可揭开面纱,总结科学的奥妙。

 

1980年遇一高血压患者,头眩眼黑,医院诊为脑供血不足,吃西药过敏,委老朽调理。浅睡易醒,夜卧梦多,舌苔白滑,脉象沉弦,即给予苓桂术甘汤加泽泻,计茯苓30克、桂枝20克、白术20克、甘草10克、泽泻30克,恐利尿导致肠燥便秘,添入麻子仁15克。

 

饮后血压、眩晕减不足言,依然如前,嘱其先煮泽泻20分钟,再放他药。出乎意料,血压下降,症情缓解,继服六剂转愈。说明泽泻久煎对降血压起决定作用。

 

》》编后语

 

本文医案所采用的是苓桂术甘汤与泽泻汤合方,这两个方子都针对头昏目眩、脾虚水饮为患的症状,都用白术补脾制水,又有不同处。

 

泽泻汤主要用于支饮,水饮滞留膈间、心下。患者“苦眩冒”,不动也眩晕,可兼见咳逆、身体浮肿,呕吐清水或小便不利,舌体胖大宽厚,其病机是脾虚水泛,蒙蔽清阳。治法是利水补脾。

 

苓桂术甘汤用于痰饮,水饮停留心下脾胃。患者往往有胸胁支满,起立则头眩心悸,气上冲胸等诸证,其病机是脾胃阳虚,饮停心下。治法是健脾燥湿,化气行水,温中降逆,平冲蠲饮。

 

| 作者简介 |

张志远(1920年7月—2017年11月),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无党派人士。幼承庭训,读经书,习医术,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1944年1月起悬壶鲁北,享誉一方。1957年始先后执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讲授中医妇科、医学史、各家学说等,医、教、研并举,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主编《医林人物评传》、《医林人物故事》等,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四十年之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山东名老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先后担任原卫生部中医作家、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山东中医基础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学会顾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来源:摘自《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转自“中医书友会”公众号(ID:zhongyishuyou),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