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头痛必须用川芎?


很多人都知道川芎属于化瘀止痛药,尤其擅长治疗头痛,在有各种头痛症状时一般都会加入川芎。那么为什么头痛必用川芎呢?本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为什么头痛必须用川芎

作者:杨承岐

 

头痛,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它既可以作为一个病证单独出现,又可散见于其他疾病的病程当中作为伴症出现。

 

引起头痛的病因很多,既可见于外感,又可见于内伤。外感者既可见于风热;也可见于风寒;又可见于风湿。内伤者既可见于虚证,又可见于实证。虚者既可见于气虚,也可见于血虚。实者既可见于肝火上炎,又可见于肝阳上亢;既可见于痰浊头痛,又可见于瘀血头痛,还可见于偏头风痛。

 

引起头痛的病因虽多,但概括而言,总不外“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这一基本病机。

 

川芎亦称芎穹,人头穹隆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古称芎穹。

 

此药辛温无毒,入肝、胆、心包经。有开郁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是治疗偏正头痛、月经不调、风湿关节痛、风湿肌肉痛、气郁不舒、身体局部疼痛、血瘀疼痛、疮疡肿痛的常用药。尤其是该品功善上行,搜风止痛,是治疗头痛之要药。

 

由于该品能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吐血鼻血(尿)血……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燥湿……行气开郁”(《本草纲目》),因此是治疗“气虚头痛,气厥头痛、风热头痛、头风化痰、偏头风痛、风热上冲、首风旋运、失血眩晕”(《本草纲目》)的常用药。

 

  • 风寒头痛者,以本品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 风热头痛者,本品可散风清热,通络止痛;
  • 风湿头痛者,以本品燥湿通络止痛;
  • 气虚头痛者,由于本品可“补风虚”,治“首风眩晕,气虚头痛”;
  • 血虚头痛者,本品可“补肝血,润肝燥”,补血养血以荣脑止痛;
  • 肝火上炎者,由于本品能治“风热头痛”,所以可协助清肝药以平肝泻火止痛;
  • 肝阳上亢者,同样由于本品治“风热头痛、气厥头痛”,所以可助平肝潜阳药以潜阳通络止痛;
  • 痰浊头痛者,由于本品能够燥湿,燥湿即可以化痰。用其治疗痰浊头痛,也可谓因才施用,药证相符;
  • 至于瘀血头痛,本品功善活血补血,更是拿手强项;
  • 找不出任何原因,因情志诱发的所谓“神经性头痛”,由于本品能开郁止痛,用其治疗也往往药到病除。

 

由以上分析可知:川芎善于上行走窜,搜风活络止痛,专治头脑诸疾。既能补气,又能补血。既能散寒,又可清热。既能燥湿,又能温润。功善息风,兼能开郁。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偏正头痛。

 

本品常用量为6~10克,古人曾告诫本品量大谨防温燥劫阴,但我从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配伍得当,用量达30克也无此弊,似有以讹传讹之嫌。实为上行头目之佳品、活络止痛之要药,用量大小可随症状轻重适当增减。

 

所以说,头痛必须用川芎。

 

》》编后语

本文与《神农本草经》中的描述相对应来看更能受到启发,“芎穹,味辛,温,无毒。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本经疏证》从川芎的生长习性解释:川芎必在清明后出苗,至八月根下结芎穹,因此其性遇盛阳而升发,感阴收而退藏,能“达阳于阴中,贯阴于阳中”。肝体阴用阳,主升发,主藏血,川芎之性与肝相同,因此川芎能入肝脏,升血分中阳气。且《神农本草经》中所有的描述都与肝、血、气有关,对照而读,自然豁然开朗。

 

| 作者简介 |

杨承岐,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基层医生,曾任职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作者十二岁学医,十六岁悬壶乡里。虽然因小儿麻痹症夺去了左腿的健康,但为了诊治患者,靠一根拐杖,一架破旧自行车的帮助,走遍了方圆百余里大小村庄的千家万户。作者将其三十多年临证得失倾囊写出,毫无保留,著成《三十年基层临证得失录》。书中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临床研究;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中医临证发微,又有中药功效新识,还有对针灸方法和穴位功效的新探讨,所有的观点和方法都源于临床又验之临床,是他后半生攻病克难的“百宝囊”。

 

来源:摘自《三十年基层临证得失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转自“天医堂”公众号(ID:tyt012345),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