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已是清明节气,万物茁壮生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阳气炽烈,阴气遁伏,清明时节应早睡早起,以养肺气。这时候肝脏之气日衰,心脏之气日盛,应益肝补肾,以顺应自然界的生发规律。那么清明养生保健要注意哪些呢?

       清明(Pure Brightness),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5度,三月初一前后(公历约4月4-6日)交节。

 

2019年清明:4月5日 9:51:21 – 4月20日16:55:09。

 

       清明同时又是节日,与纯粹的节气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此时桐树开始开花。

       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鹌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鹌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鹌,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03 放风筝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A-P83-65

 

清明时节保健养生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应四时,机体也是如此。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期间经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清明时节,凡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均应避免。应做到早睡早起,多做户外运动,保持身心舒畅,提防湿气致病。

 

多变天气,平肝保暖不放松

清明时节,时而风,时而雨,天气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但人们扫墓踏青,户外活动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无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做好保暖工作,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提防湿气致病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清明节前后的潮湿天气是不可避免的。过于干燥的空气对人体有害,而过于潮湿的空气也让人体由内到外都有不适反应。清明节前后湿气非常重,容易有“湿邪”。外湿表现为身体沉重、疼痛,尤其是关节伸缩不顺,引发腰背病或关节痛;内湿则表现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口淡、食欲下降,胸腹感到很闷,容易发生拉肚子、功能性胃肠炎发作的情况。因此需要提防湿气致病。

 

外出踏青,“动”得不宜大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锻炼有区别,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尤其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更要注意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

 

着重护肤和胃

春季的野菜种类比较多,扫墓踏青后挖些或买些野菜带回家,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最好回家长时间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清明时节正是植物性日光皮炎的易发季节,绝大多数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质,容易引发皮炎。光敏性强的野菜有马齿苋、芥菜、灰菜、马兰头和红花草等。如果本身就有光敏性疾病,或曾被晒伤,以及有红斑狼疮者,在外出踏青时最好不要过多食入野菜。如食入较多野菜,最好不要晒太阳,否则皮肤会像暴晒过一样,满脸通红、火辣辣地痛,甚至会起大水疱。

 

从清明节开始,虫类的活动开始活跃,到野外应避免深入草丛,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避免皮肤暴露。

 

春季也是花粉过敏症高发期,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应戴好口罩、墨镜,应选择花草树木上风方行走,必要时还应带上防过敏的药物。

 

扫墓凭吊,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因此,清明节期间,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隐患和疾病的人,不要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而焦虑症患者在扫墓时,更易产生时间紧迫感,出现自责、愧疚的情绪。因此要特别注意。

 

清明时节饮食建议

饮食清淡少吃发物

清明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的话,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的发生。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笋、鸡这些食物要适当少吃,饮食还要以清淡为主,宜食粳米、芝麻、淮山。以平肝、补肾、润肺,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谨慎温补。

 

饮菊花茶散冬季寒邪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心脑血管药物需减量

现在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好发季节,在冬天的时候血压容易升高,从这个季节开始由于天气变热,血管舒张,血压慢慢就趋于正常了,所以这时所服用的降压药物用量就要做适当的调整,包括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看看是不是需要减量。

 

不同体质的人在清明吃什么? 点击查看

 

来源:凤凰中医、搜狐健康、39养生堂等,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雪人、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