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迎端午


00 duanwujie

        端午将至,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时节,在端午节湿热的天气,我们不能忘记顾脾胃。端午节作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这三天连假你是怎么安排的呢?我想家家户户一定都准备好了粽子要大快朵颐,但我们该怎么吃粽子,选粽叶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端午节养生和吃粽子的资讯,在此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哦!

 

【端午养生,不妨学学这两招】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脾胃虚弱。因此,端午节也是我国传统的多民族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端午前后如何养生呢?南京中医药大学谢英彪教授建议要多关照脾胃。

  

妙用艾灸,脾胃除湿正当时

  端午节时,按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采集一些艾草悬挂在门户上,有的用艾叶泡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谢英彪教授介绍,药书《神农本草经》指出:“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的作用。

  “端午前后正逢南京入夏之后的湿热天气,中医认为,湿气积聚在五脏六腑会形成湿症,对人体百害无一利”,谢教授建议,大家可以用艾灸驱除体内湿气,尤其是脾胃除湿很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如果你要为脾胃除湿,就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3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04 艾灸

自制凉茶,放心解暑又养生

        端午节后,气温会节节攀升,天热喝凉茶已成习惯,不过谢教授教大家在家自制解暑茶,可以根据体质进行调整。

        百花凉茶:它是取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用开水冲泡,加盖泡10分钟,凉后即可饮用。此茶能起到祛暑气、清凉解热的作用。

  藿香解暑茶:做法是将10克藿香叶、10克香薷叶、10克薄荷叶放入锅中,加水淹没原料,加盖煮10分钟,凉后即可饮用。这种凉茶可健胃、祛暑湿,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肠胃功能较差的人饮用。

 

【端午吃粽子,您有这样的疑惑吗?】

美味粽子,无疑是端午节的主角。然而,吃粽子时却始终有些健康问题困扰着我们:粽子和鸡蛋一起吃,好消化吗?米饭不能隔夜吃,为什么粽子可以保存两三天不坏?为什么有的粽叶墨绿鲜亮,有的粽叶却暗黄无光呢?

05 吃粽子

        疑问一:粽子鸡蛋都不好消化为啥还配着吃?

  一直以来,端午节吃粽子都会配上鸡蛋,但是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糯米本身就不易消化,而鸡蛋也是高蛋白食物,也不好消化。那么,为什么要把两者搭配在一起吃呢?

  专家解析:粽子和鸡蛋搭配并不是从营养角度考虑的,而是多年民俗的一种形成。不过两者搭配看似不好消化,如果制作方法得当,也是没有关系的。首先,粽子煮制的时间一定要够长,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因为糯米软烂后才易消化。而煮鸡蛋的时间就是越短越好,五六分钟即可,也就是蛋黄刚刚凝固,因为这个时候的鸡蛋营养最好,而且更易吸收,如果煮的时间过长,鸡蛋中的蛋白质过度变性,不仅营养的吸收率低,还不好消化;其次,鸡蛋每天最多吃两个,蛋白质过多很易给肾脏带来负担;第三,包粽子时里面可以加一块15-20克的五花肉,吃时也最好配上蜂蜜或白糖,能起到润肠、助消化的作用。

  疑问二:米饭不能隔夜 粽子放两三天还吃对吗?

  都知道隔夜米饭吃了对健康有害。粽子是用糯米做的,自家做的粽子一般人家都是放置两三天照样吃,这样做法对健康有害吗?

  专家解析:米饭不建议隔夜吃,是担心隔夜的米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不利,绿叶青菜也是如此。不过,粽子可以保存两三天吃都没有问题,关键就在于包粽子的粽叶。因为粽叶是南方产的一种竹叶,经过研究证实,这种叶子本身就有防腐的作用,还能清热去火。将糯米包在里面,无疑是增加了一层天然“防腐剂”。而且粽子需要煮至少两三个小时,这个过程也是彻底给粽子杀了菌。所以说,粽子一般放上两三天都没有问题。不过,天气炎热,包好的粽子还是建议放在冰箱中保存,而且从安全健康的角度来讲,也最好在两天之前食用完。

  疑问三:翠绿鲜亮的和暗黄无光的粽叶 哪种好?

  市面上卖的粽叶品种不多,但颜色多种多样,有的翠绿鲜亮,有的暗黄无光,有的粽叶拿水泡几遍后还有绿色,是不是加了什么东西?对健康有影响吗?

  专家解析:对于买时颜色新鲜翠绿、用水洗几遍后还有绿水、煮制后颜色如初的粽叶,很可能就是“返青粽叶”,这种粽叶在加工时许是加入了工业硫酸铜,这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市民们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最好挑选干粽叶,用清水泡半小时后再用。鉴别方法有三点,一看外表,原色粽叶的颜色发暗发黄,“返青粽叶”则呈均匀的青绿色,且表面鲜亮;二闻味道,由原色粽叶包的粽子煮熟后会散发出粽叶的清香,“返青粽子”煮熟后粽叶不但香味不浓,反而有淡淡的硫磺味;三看煮水,原色粽叶包制的粽子煮好后,煮水会呈现淡黄色,而“返青粽子”的粽叶煮水会呈现淡淡的绿色。

 

相关阅读:

【节日介绍】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2015年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20日—22日放假

 01 端午三友

【端午三友】

        端午三友:艾草、菖蒲和蒜。

 

【主要风俗习惯】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02 赛龙舟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03 雄黄酒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作者简介︱

谢英彪,主任医师,教授,江苏僳水人,农工党员,毕业于南京中医专科学校。现任职于南京市中医医院内科临床研究室。中国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营养食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自然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及南京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赵利仁,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养生专家,在多个报纸专栏和电视节目为观众解答养生问题。

 

来源:中国网中国江苏网沈阳晚报,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