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秘怎么办?中医来帮忙!


导语 近年来,便秘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以功能性便秘为多见。小儿便秘症状类似,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两天以上一次,排便困难,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00 小孩上厕所

 

    据统计,我国城市儿童(12岁以下)便秘者占19.8%,也就是说,大约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便秘折磨。小孩便秘俨然已经成为困扰大人们的重大问题。粪便久积于肠道,就会再次发酵,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儿童来说,宿便会降低脑功能,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如果您的孩子持续有四天或四天以上不大便,而在大便时,其粪便相当硬,您的孩子很可能发生了便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学习中医推拿法和小偏方治疗孩子的便秘。

 

小孩儿生病是最让大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给小孩儿吃药,大人看着也不忍心,其实很多时候中医的小办法就帮助我们解决小孩儿的生病。中医常将小儿便秘分为实热、阴虚、食积三种类型。专家指出,根据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脏娇嫩”的生理特点,治疗小儿便秘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临床宜攻补兼施,以健脾行气通便为治则,可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或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01 小孩穴位

【推拿治疗小孩便秘】

 

对于服药困难或不愿服药的患儿,采用中医推拿治疗小孩儿便秘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1.补脾:脾经位于足拇指桡侧缘。操作时,由指根尖推向指根300次。能调理脾胃,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2.推三关:位于前臂桡侧,太渊穴至曲池穴成一直线。操作时,自下向上推100~500次。具有温里散寒、温补气血之功效,适用于各种虚证,如身体虚弱、神疲气怯、面色无华等。

 

3.捏脊:从第一胸椎至尾椎,由下往上捏30遍。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凡脾胃虚弱之证,均可用之。以肝实为主的患儿,症见大便干结,便质干硬,形似颗粒,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黄,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苔黄厚,指纹色紫。治宜顺气行滞,清润通便。

 

主要采用以下手法:

 

1.清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操作时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能治疗湿热、饮食、痰饮等停积肠道、气机受阻之便秘、腹中灼痛等。

 

2.退六腑: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神门穴至肘成一直线。操作时,以中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100~500次。能通腑泻热,滑肠泻下,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坚。

 

3.补肾水:位于小指螺纹面。操作时,自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有补肾固本,清热利尿之功效。

 

4.泻肝火:找准血海穴(双膝内侧)用双手拇指按摩40次左右。

 

其实小孩儿处于发育期,身体是很脆弱的,要尽量避免给小孩儿服用多的药物,能够采取一些方便、安全的方法帮小孩儿治病是很好的选择。专家提醒:中医推拿治疗小孩儿便秘效果很好,但是一定要跟专业的医师学习或者去找中医师治疗才好。

 

【中医小偏方吃好孩子便秘】

 

很多小问题,不想带着孩子奔波在无休止的排队、挂号、验血中,甚至还要担心受抗生素的过度治疗,可以使用一些小中药。以下这些中医小方,大部分都是自己家孩子用过的,疗效很好。

 

三豆饮

 02 三豆饮

可用来预防和治疗温病发烧,如幼儿急疹、流感、手足口、疱症性咽颊炎、麻疹等引起的发烧。

 

材料:黄豆20粒,黑豆、绿豆、各15粒

 

做法

        1将三种豆子清洗干净后泡水40分钟

        2将泡水的豆子连水一起倒入锅中,熬煮1小时

        3 熬成浓汤,喝浓汤,不吃豆。

 

TIPS:

  • 如果孩子尿量少可加白饭豆(又称白芸豆)15粒同煮。
  • 三岁以上孩子可成倍加量引用此方。
  • 发物如鸡蛋,水果,零食,牛奶,肉,等等不要吃。
  • 积食发烧和外感发烧(外热内寒)更不可用三豆饮退烧。

 

葡萄干水

 03 葡萄干

中医大师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提到的方子。可预防手足口。手足口高发期,可饮此水保平安。

 

材料:葡萄干3g,水适量。

 

做法: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

 

TIPS:每天煮,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淡豆豉葱白汤淡

 04 淡豆豉葱白汤淡

豆豉是家庭必备的一款小中药,药店就可以买到,孩子受寒感冒或者轻微积食都可以用它来调理。味道很淡,不像其他中药苦涩,孩子也很容易接受。

 

材料:淡豆豉(用量根据孩子月龄对应相应克数),带须葱白3段,水600毫升

 

做法

  • 淡豆豉用水淘洗干净(不可用力,除去浮尘既可),葱白必须带须,清理干净
  • 淡豆豉放入水中,水开后转小火熬煮55分钟
  • 淡豆豉熬煮55分钟后,放入葱白,继续熬煮5分钟,共得100毫升~150毫升汤药
  • 用一天,分三次饮用

 

TIPS:

  • 淡豆豉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 孩子受寒流鼻涕,用这个一天就见效。若治疗轻微积食,可以直接煮淡豆豉,无需加葱白。

 

焦米粥

 05 焦米粥

这款粥是调理脾胃,治疗积食腹泻使用的,是药膳,没有症状无需进食。

 

材料:大米、铁锅

 

做法:

  • 大米用铁锅炒制成金黄色,不要炒焦
  • 1000毫升水加适量焦米熬煮

 

TIPS:适合八个月以上孩子,如果月龄小,可以用米粉直接炒制成焦米粉。也可以将焦米放入搅拌机,搅拌成粉状再熬。

 

蜜导煎

 06 蜜导煎

身边很多孩子受便秘、大便干结、肛裂排便困难的困扰,这款小方来自张仲景《伤寒论》,天然无刺激,老人孕妇产妇孩子都可以使用,滋润肠道,帮助排便。

 

材料:蜂蜜、不锈钢锅、不锈钢勺

 

做法

  • 蜂蜜适量倒入锅内加热,不停搅拌至蜂蜜变色至深黄色,略可以闻到糊味儿既可。
  • 熬好的蜂蜜离火冷却至不烫手,然后用手搓成小拇指粗细的锥形。
  • 用时趴到床上,抬高臀部,塞入后,用手夹紧臀部,以免滑落。

 

TIPS:

  • 加热时要不停搅拌,以免糊锅,加热是为了蒸发掉蜂蜜中的水分。
  • 孩子用可以适当搓小一点。
  • 每次少做一点,如做多可用保鲜膜密封放入冰箱保存。

 

南怀瑾贴

 07 南怀瑾贴

可用于体质虚寒的孩子,易感冒、易积食、手脚凉的人可以用,用于调理肠胃,对痛经也有疗效。

 

材料:花椒、艾绒、桂圆肉、透气胶布

 

做法

  • 将桂圆肉、花椒、艾绒按2:1:1的比例捣碎
  • 将捣碎的材料充分融合后,取适量盖满整个肚脐后,胶布贴之

 

TIPS:

  • 胶布要选用透气的医用胶布,如胶布过敏,可先涂抹姜汁,然后在贴胶布。
  • 晚上睡前贴,晨起取之。

 

艾叶泡脚

 09 艾叶

艾叶可以祛寒、除湿、通经络。用于受寒感冒。

 

材料:艾叶一把,水

 

做法

  • 艾叶放入水中,煮10分钟

       放温后泡脚TIPS:艾叶泡脚,泡至微汗即可。可以淡豆豉葱白汤一起使用。

  

来源:光明网 好妈妈阅读/编辑整理: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