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把艾灸说明白


00 艾灸

      中医的养生手段繁多,尤其是在夏季,正是践行“冬病夏治”理论的最好时机,从三伏贴、三伏粥,三伏姜、三伏参、三伏酒到今日的三伏灸……无一不是喜爱和相信中医的您最佳的选择,可供您随喜而为之。

     您或许对三伏灸这个词不陌生,但对三伏灸或者说艾灸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今天小编就来为你一次把艾灸说明白。

 

古法养生手段——艾灸

 

       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

 

       对于艾灸,可能会操作的人不少,但是能说清楚其养生治病的原理的并不多,以下视频《艾灸——古法养生》算是一个难得的公益普及片,尤其是家里有人不太了解艾灸原理的,可以播放了解一下。

本视频时长:20分钟,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本公益片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和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致谢!

 

     《本草》记载:艾草性味苦辛、温热,宜养脾、肝、肾。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就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记载。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且能与针疗相辅相成,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中医实施针灸术时,也常以揉捻成团的艾炷固着于针尾,点燃后用作辅助治疗。

      艾叶艾梗,还能熬制成祛病的汤剂,现在南方福建、广东等地的产妇还保留用艾草煮水洗澡或者熏蒸的习惯,达到调理气血、祛除风湿的作用。

 

艾灸养生治病的原理

      健康的人体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艾灸和针疗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得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养生治病的功效。

       这种感传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 “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疗法的灵活运用,艾灸疗法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之阳称之为地之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强调的是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艾灸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能,激发人体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功能。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东西所能比拟,艾草燃烧产生的红外线的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火连续的燃烧和传递可以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效。

 

如何分辨艾绒和艾条的优劣呢?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施艾需陈年艾,这是历代医家反复强调的。

        辨别艾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颜色则是土黄或者金黄,烟的颜色则是淡白色,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大家可以在市面上自行购买几种艾条或者艾绒比较一下,选择优质的艾条或者艾绒使用。

 

艾灸的方式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就笔者的了解稍作介绍。

        直接灸,简单说就是用较小的艾绒直接放在施灸的部位上,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瘢痕灸,但是这个火候非专业人士真的好难掌握。笔者曾经看过一个瘢痕灸的女士,白白的小腿上一块暗黑的洞,不忍目睹,为了美观和安全,我们还是不赞成这样来艾灸。

        间接灸的方式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三种。常用的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厚度约为3-4毫米姜片做垫物施灸的一种灸法。隔姜灸方法适合虚寒症状。

01 隔物灸

        具体操作就是切一片姜片,上面用牙签扎好眼,方便艾灸的热量渗透进去,上面放上艾绒,点燃后即可施灸。姜片厚度要适宜,太厚热力难以渗透,太薄容易烫伤皮肤。如果姜片已干,必须弃之。

        现在也有一些方便的方法来艾灸,比如手持艾条悬灸、艾灸盒施灸、艾灸罐施灸,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这几种方法,笔者都有试过,个人体验总体来说,隔着姜、蒜、盐的火候控制难度稍大,而且如果没有他人辅助施灸,忙着换艾柱也较难静心享受艾灸的乐趣。艾灸罐和艾灸罐好处是能解放双手,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艾灸,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较易接受,不过艾灸罐和艾灸盒毕竟隔挡和吸收了艾条的部分火力,相对于以上三种间接灸方法和悬灸法,功效稍弱一些。

 

艾灸的部位

        艾灸适应范围广发,尤其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其实不用记住太多穴位,就可以施行艾灸,在常用的四个穴位施灸就可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1、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02 关元穴

2、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棘突凹陷处,向前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03 命门

3、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候。

04 中脘穴

4、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向外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05 足三里

 

不适宜艾灸的情况

        但艾灸也有不适宜的人群或情况: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还有无自制能力的人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穴位如大血管、心脏、眼球部位也不要灸。艾灸完毕一小时之内勿用食用寒凉食物、勿用冷水洗手或者洗澡。

 

        相信看了上述文章您会对艾灸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艾灸是否有跃跃欲试的想法了呢?平时小编在家中也会帮助家人定期艾灸,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小编再次着重推荐艾灸的疗法,不仅能使得任何部位的疼痛都有所缓解,如中年人常出现的五十肩、腰酸背痛直不起来等……同时也能够消除一天的疲劳时的身心得到放松,真的是一举两得!

 

来源:正安聚友会,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潇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