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处暑


00 处暑-大文件

       处暑(Stopping of Heat ),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2018年处暑:8月23日12:08:30 – 9月8日0:29:36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成熟了。

 

风俗习惯

 

出游祭祖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00 稻城红树林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03 放河灯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决定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02 开渔节

处暑养生

       处暑过,暑气止。暑气压制秋气的长夏就快过去,秋风含萧瑟之气,整夜空调、裸睡以及日常冷饮都要节制了。此时寒气易从手脚心、膝盖和背部俞穴进入,潜伏于五脏六腑。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外出防风

       随身带超薄外套或围巾披肩,早晚、雨后的天气凉爽,防止受风。

 

2、睡时防寒

       睡觉时候保护腰腹后背,少睡凉席,避免受凉导致身体僵硬,颈椎不适。

 

3、早睡早起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大家要改掉夏季晚睡习惯,争取晚11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4、敲打八髎:清除上半身毒素

       八髎穴是膀胱经的中枢,刺激它可以清除上半身的毒素,改善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症等问题,所以女生尤其要会利用这个穴位,八髎穴是女人的福音,刺激它可以活血、化瘀、消炎。

 12 八髎穴-001

       早晨起床后用手捶捶八髎,这时感觉是木木麻麻的,敲起来也不疼,但很舒服,敲一阵子人才彻底醒过来了,能感觉到阳气、气血冲破淤阻,向上升发。

 13 敲打八髎-001

       到晚上可以再捶捶、搓搓八髎,及周边的臀部,因为在办公室坐一天之后,我们需要让膀胱经再次振奋,帮我们清除上半身的毒素。晚上捶打时跟早上的感受完全不同,有些疼了,但是那种很享受的疼。

 

5、秋补有道

       天气渐凉,胃口便也开了,可以吃炖煮的肉类或涮锅子来补秋,不要太过油腻,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谷种子和根块的土豆、南瓜一类。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凉伤脾胃,容易腹泻。

 

       处暑正是秋天收获的时节,如果你之前的大半年有认真养护身体,从处暑开始会明显感觉到身体的轻松、愉悦,该是享受的时候了。经过30几个伏天后,人体气血消耗较多,也蕴积了不少湿毒。处暑期间,重点要送走暑湿,同时养好脾胃,补足气血。

 

       什么是暑湿?如果近期感到头昏、睡不醒、疲劳缺氧、乏力、吃什么都没味道,舌苔上还有一层厚厚的苔,那八成是体内有了“暑湿”。

 

喝长生粥:送暑补气血

       终于有些秋凉了,一夏无病三分虚,是时候补回来了。但还不能贴秋膘大补肉食,因为秋天的前半部分湿气还是比较重,脾胃功能较弱的,如果在这时候吃一些热量高油腻的东西,脾胃很难消化吸收。

  11 小米绿豆南瓜粥-001

五行中“土气”很旺的一碗家常粥,最适合长夏处暑天。

 

处暑长生粥:小米绿豆南瓜粥

材料:小米、绿豆、南瓜,花生。(生活在南方的人绿豆稍多些,生活在北方的人小米稍多些)

 

做法:将绿豆、花生、小米洗干净,提前浸泡半小时,这些先煮,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煮,20分钟后放入南瓜同煮,20分钟左右绿豆、南瓜软烂即可。

 

       黄色食物得“土气”最旺,养脾健胃。这个粥里就用了小米、南瓜,小米是旧时给病人、产妇吃的,就是因为它最补虚;南瓜有排毒护胃的功效,补中益气。南瓜的果胶,还可“吸附”有毒物质重金属、铅等,起到排毒作用。

 

       绿豆不可少,和诸食材一起温和清暑,处暑期间每天来一碗,不挑体质,是很好的脾胃滋补品,脾胃为后天之本,它一强,五脏六腑都跟着强了,气色、精神也都会好起来,所以我叫它“长生粥”,有长生之德。

 

【忌】处暑不宜吃萝卜

       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处暑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忌】“夜不食姜,秋不食姜”

       生姜是辛散的。如果夜里吃生姜,那就是天地之气都关闭时,还在拼命地去发散,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秋天是主收敛的,跟夜一样,也是主收、主合的。除做菜需要外,这时候吃姜也是不符合天地之气。

 

       我们常用的煮姜汤治感冒的方式在这个节气要慎用。平常有喝姜枣茶的朋友,也最好停掉。但前段时间做的“醋泡姜”是可以继续吃的,这就是有收敛作用的醋,将原本辛散的姜性变得平和起来。

 

来源:养生扁鹊会微信号,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