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满90多岁的李辅仁大师行动敏捷,走路快,说话底气十足。可以说他健康的身体就是自己高超医术的最好说明。李辅仁说,随时随地坚持运动,不抽烟不喝酒,勤动脑勤动手,是他养生的主要心得;把中医药事业的接力棒传给后人,也是支持他战胜疾病,战胜自我的重要精神支柱。九旬国医李辅仁大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今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国医大师的养生观念! |
他年过九旬依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声音宏亮、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他是敬岗爱业的典范,从医70年,从未见异思迁,在困难年代即使减薪、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重,仍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他是祖国医学的继承者和发扬人,师承于中医大家施今墨,门下桃李满园、人才济济,以自己几十年的积累成果,为中医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就是国医大师李辅仁。近日,本刊编辑专程在门诊采访了这位耄耋老人,希望李老的养生观念和经验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防病胜于治病
李老用“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条古训作为采访的开始,意思是告诉人们“一百里路走到九十里才算是走完一半”。李老说:“眼看就要达到目的地了,人们往往会松懈下来,不能坚持到底,功亏一篑,就是说事情只差最后一点而没能完成。这句古训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就是要鼓励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坚持到底,把疾病治愈,达到强健身体的最终目标。”
在临床工作中,李老常遇到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在疾病得到控制后放松防治,对防治疾病耐心不足,实际上患者应该继续调理全身,防止疾病造成的伤害。“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少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质,在平时就勤加调理,调理方法并不复杂,也花不了多少钱,可以说是经济实惠,但是效果却很显著。“防病胜于治病”,一旦疾病加重,易患肺炎,对身体的伤害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恢复的,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我们常说“病走熟路”,比如长期吸烟会造成肺功能受损,该器官就成为人体的薄弱环节,感染肺炎的比率增多,体质越来越不好,需要经常吃药打针甚至住院治疗,如能早期主动调理,就能防止进入这个恶性循环。
劳逸适度,动静结合
谈到日常生活中的养生经验,李老告诉我们,生活要有规律,要“劳逸适度,动静结合”。规律生活是指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有的老年人喜欢长时间上网或者熬夜看电视剧,有的老年人不控制饮食甚至暴饮暴食,还有的抽烟酗酒,或觉得自己喜欢什么就毫无克制地吃喝个够,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养生的。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坦不如倒着”,而实际上卧床久了比走路多了还累,过分劳力劳神也不好,应该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做一些适合自己体力的活动,李老告诉我们“运动可代替某些药物,但药物不能替代运动”。
“用则进,废则退”是李老养生的另一原则,不应该将“生命在于运动”当成一句空话,而应该有实际行动,想方设法创造一些户外活动的条件。肺是要“吐故纳新”的,室内空气相对来说流通不佳,不利于健康,每天都应坚持适量的运动。虽然繁忙的工作让李老没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但是只要一有时间,李老就会到户外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就是所谓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医者仁术,将心比心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之痛,己之痛”,“将心比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李老常说的几句话。不能把医疗工作看成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对待患者不能麻木不仁,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痛苦。有的疾病虽然不算严重,但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医生要尽自己所能,千方百计地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比方说湿疹患者奇痒难忍,比疼还痛苦,每每遇到这样的患者,尤其是转诊过几次的患者,李老都会反复斟酌,惟恐延误治疗,加重患者痛苦。李老把患者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严格要求自己,因医技精湛,被赞为“用当通神”。 李老对待患者无亲疏、厚薄,均一视同仁,体恤他人。
中药补养,因人而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中药或者中成药进行调理和滋补的人越来越多。谈到补养,李老建议因人而异,差异对待。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尽相同,中医讲究“虚者补之,实者泄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都是各种情况并存,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对症论治”。有的药对一部分人很好,但是对另一部分人却完全不适合。另外,补养所用药材并不是越贵越好,准确地说,药和病相符合就是好药,要根据个人情况“因病施治”。
心态平和,生活和谐
在这个竞争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李老说,“我这一生遇到的不顺利和波折太多了,自小粗茶淡饭,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豁达的心态和平和的心情,是我能够健康长寿的一大秘诀。”在李老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系融洽,家庭和谐也是长寿的有利因素之一。
李老说:“虽然我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工作起来就把自己的年龄全都忘了,一心想着工作,所以大家都觉得我还是精神十足的。”现在,李辅仁主任除了一周两个半日门诊外,还要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诊、会议,工作日程十分紧凑。但李老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无论是门诊时的问诊解疑,还是会议中的发言讨论,他都是思路清晰,谈吐清楚。 “白衣之慈,青囊之术,安老扶康,德音遐布”,这正是对李辅仁大医品格的真实写照。
李辅仁的养生核心是围绕“用进废退”的原则。身体各个部位的器官也是一样的道理,经常使用并适当开发,就会让身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这种理念不论对于什么年龄的人都是非常受用的,值得我们细细推敲捉摸理解和实践!
︱作者简介︱
李辅仁(已退休), 1919年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1939年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成为施派之嫡传弟子。1954年至今,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保健医疗和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1991年10月1日,获国务院颁发的“表彰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当选为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于1990、1993、1996及2000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表彰。1998年,为表彰他在祖国中医药事业方面的突出成就,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为其颁发“特殊贡献奖”。2002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药监局联合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他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的杰出贡献。2009年6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来源: 百度文库、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潇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