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季调养,中医告诉你


00 宝宝春季调养,中医告诉你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一个季节,身体需要的营养也较多,同时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进食量增加。因此,应利用这个大好时节给小儿科学合理地从精神、起居、饮食等各方面调养,加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山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张葆青从中医的角度谈宝宝的春季调养,爸爸妈妈们快学起来呀!

         转眼又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季,细心的妈妈是否都在为如何让宝宝在一年之初有一个好的开始而头疼呢?《内经》中提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自然界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所以历代医家主张春季调养要从精神、饮食、起居、防病等各方面做起,着眼于一个“生”字。而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与春季的特点相得益彰,故春季调养对于小儿而言,尤为重要。 

 

精神调养 

 

         从中医理论上讲春季在五行中属木,与肝脏相应,肝脏主人体的疏泄,包括气血和情绪。所以,春季要以让宝宝心情舒畅,不可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可能有些妈妈会问:“小婴儿也有情绪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要认为婴儿什么都不会表达,也就没有所谓的“精神”,其实小儿的性格表现在新生儿时期就有相应的表现。婴儿也是有喜有怒有哀有乐的,他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像四肢的动作及哭和笑,细心的妈妈是不难发现的。 

 

         对较大婴儿,应带孩子多游戏,培养孩子积极快乐、蓬勃向上的性格。

 

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以发散为主,小儿的饮食要适当食用辛甘发散的食材,不宜过食酸收之味。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肝旺则克脾,春季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所以对脾胃功能尚不健全的小儿而言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可以给孩子多吃助阳气升发、滋补脾胃的食物,如香菜、山药、大枣、葱、姜、花生、各种面食、豆制品、新鲜蔬菜等。 

 

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所以孩子在春天很喜欢睡懒觉。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的升发,要让孩子习惯早睡早起,多做适当的户外运动,舒展形体,克服倦怠思眠的状态,以助阳气升发,也要多抱着婴幼儿到空气清新的户外晒太阳。

 

         《备急千金要方》中给妈妈们提出了建议:“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则令肌肤脆软。……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阳光和新鲜空气是婴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春天带宝宝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还可以振奋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在衣着方面,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俗话说“春捂秋冻”, “春捂”的时期应该是在早春,一般从三月初到四月中旬。“捂”的程度也应当因人因时而异,根据孩子的身体素质及天气的变化决定增减衣物。一般来说,“春捂”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天气预报随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抗御外邪侵袭;婴幼儿及体弱怕冷的孩子,清明前不可脱棉衣;“老病号”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防哮喘发作或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可过捂,所穿衣物以正常活动下孩子微微汗出为宜,如果衣物穿得过多,捂得过厚、过紧,不仅不利于肌体御寒,而且还会限制活动。 

 

疾病预防 

 

         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春天主生发,细菌、病毒等也随之活跃起来,加上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四处飞扬的花粉、小儿内部调节机制及外部保护功能的不完善,均会导致各种传染性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流脑、腮腺炎、猩红热以及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等多有发生。若防范及时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疾病发生的。

 

         妈妈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要讲卫生,消灭传染源,避免接触传染源。不带孩子到商场等空气污浊、人员密集的地方以防感染;外出回家后要洗过手换过衣服再抱孩子,孩子外出回家后也要注意洗手。

 

        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此外,对于过敏儿,做户外运动的时候,要避免有花粉的地方;大风天气也要避免孩子在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要戴口罩,以避免污浊的空气使孩子生病。

 

春季常见病小偏方

 

         春季宝宝易感冒和咳嗽,下面给家长们介绍几个治疗感冒和咳嗽的小偏方。

 

◎小儿感冒偏方 

 

流行性感冒 

         萝卜200克、青橄榄50克,煎水代茶饮,每日2次。

 

风寒感冒

  •          桑菊豆豉饮:菊花5克、桑叶5克、豆豉3克,煎水饮。 
  •          白菜绿豆饮:白菜头1个,洗净切片,绿豆芽15克,煎水饮用。 
  •          葱白粥:糯米30克、生姜2片,捣烂,入连须葱1节,加米醋1毫升,趁热饮。

 

◎小儿咳嗽偏方

 

风寒咳嗽    

         生姜红糖煮大蒜: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后,给孩子服用。    

         麻油姜末炒鸡蛋: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风热咳嗽

         煮萝卜水: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可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 

         宝宝患风热咳嗽时,还可以给他吃冬瓜煨汤、炒丝瓜、炒藕片、炒苦瓜,同样能起到消内热、祛火、止咳的作用。 

        

◎按摩也能治咳嗽

 

         对于风热咳嗽,并同时伴有咽痛、扁桃体发炎的宝宝可以采用脚底按摩的方法。先上下来回搓宝宝的脚心,每只脚搓30下,然后每个脚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点按摩脚面和大脚趾根部两侧的部位。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会很疼。按摩后要及时给宝宝多喝温开水,也可以喝点淡的盐开水。每天给宝宝按摩两次,坚持一段时间,宝宝的病会很快好转。

 

》》编后语 

         正如张医师所提及春季是一个“百草回芽、百病发作”的时节,气温在开始时会呈现忽冷忽热、反复无常的变化。因而家长需要顺应时令变化,重视春季的养护,让孩子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张葆青,女,山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儿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儿童癫痫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小儿脑瘫康复学会理事、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等。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对小儿神经精神心理疾病有较深入研究,擅长小儿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癫痫、儿童哮喘、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治。先后承担并参与国家“十五”“十一五”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部及厅级课题10项,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全国教材2部,主编学校教材2部,副主编、参编学术专著6部。

 

来源:百度文库、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潇悠